一鼓作氣·打蛇必死,免留后患
晉太安元年(302),流人首領李特自稱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諸軍事、大將軍、大都督,擅居尊位,建號建初元年,發兵攻打晉廣漢太守張征。張征據守險隘,與李特對峙。此時李特將兵馬分為二營,他與次子李蕩各領一營。張征看到李特營中兵力較弱,就發兵沿山攻擊,試圖擒賊先擒王。李特迎戰,因地勢險要通路狹窄,士兵擠擠攘攘放不開手腳而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困境。李蕩率兵救援,無奈山路越來越窄,張征的部下卻越聚越多,通道全被阻斷,這時要想殺開一條血路,真正無異于舍舟渡海。不過也還是有一線希望,那就是有那么一個人抱定必死之心,舍命沖鋒,或者有可能將這條被封鎖的山路開通。李蕩自己是符合這一要求的:父親李特被困,生死系于一發,他如果不能前去援救,李特必死無疑;李特一死,大家群龍無首,勢必被張征逐一擊潰,李氏緊接著就會被滿門誅滅。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拚個魚死網破!正是百無顧忌,所向無敵,李蕩既然已經看透了生死,一切畏懼都已與他無緣,于是滿身披掛堅盔硬甲,手持長矛,大聲吶喊著向前猛沖,連殺十余人。他的部下一看主將都不要命了,也個個奮勇爭先,動輒就是撲過去同歸于盡。張征的那些士兵還從來沒見過這種玩命的打法,紛紛奔逃不迭。李特眼看自己已回天乏術,突然間卻又轉敗為勝,實在是大喜過望,就有些放棄追殺張征的意思。李蕩、王辛都堅決主張趁張征士卒傷亡嚴重、智勇俱竭的時候予以徹底殲滅,不讓他有任何喘息余地,否則等到張征重整起旗鼓,又要大費手腳了。李特一想不錯,立即下令全軍窮追猛打,直至將張征殺得片甲不留。(《晉書·李特載記》)
上一篇:暗渡陳倉·悄然改道,奇襲破敵
下一篇:以守待攻·以守為攻·料敵如神,新亭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