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長沙會戰(1941年1月~194年1月)
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中國第9戰區部隊在湖南省的新墻河至瀏陽河地區之間,抗擊日軍第11集團軍進攻的防御戰役。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第11集團軍為策應其第23集團軍及南方軍作戰,在司令長官阿南惟畿指揮下,由新墻河北岸向汨羅一線進攻,以牽制中國軍隊南下廣東。中國第9戰區部隊在司令長官薛岳指揮下,決心以主力使用于湘北方面,誘日軍至瀏陽河、撈刀河之間,以反擊殲滅之。
12月23日,日軍第40師團首先攻擊新墻河以北中國第20軍陣地。24至26日,第6、第40師團強渡新墻河,先后攻占筻口、關王橋、黃沙街。中國守軍第20、第58軍抗擊遲滯日軍后轉移。27日,日軍強渡汨羅江。中國第99、第37軍采取誘敵深入的方針,逐次抵抗。29日,日軍第11集團軍改變原作戰計劃,以主力向長沙方向追擊。至31日,日軍進至三姐橋、福臨鋪、金井一線。第9戰區決心在長沙地區同日軍決戰,遂令第10、第73軍固守長沙,第19、第30、第27軍及第99軍主力,以長沙為目標,自南、東、北三個方向對日軍作向心攻勢。1942年1月2日,日軍第3、第6師團從朗梨市及東山附近渡過瀏陽河,向長沙守軍發起猛烈進攻。戰至4日,日軍毫無進展,且傷亡慘重,補給困難。此時中國軍隊對日軍已形成合圍態勢。在此形勢下,日軍開始撤退,第6師團向朗梨市退卻,第3師團撤退時先后遭到中國第4軍、第79軍截擊,被迫沿河堤退往朗梨市,隨第6師團渡過瀏陽河。7日,第6師團在福臨鋪方向連遭中國軍隊圍攻,傷亡慘重。至15日,日軍先后退過汨羅江、新墻河,固守原陣地。在贛北方面,日軍第34師團與獨立混成第14旅團各一部,于12月25日分由安義、箬溪等地向西進攻,先后占領高安、武寧,但在中國守軍的奮勇阻擊下,于1942年1月6日前恢復原態勢。
此次會戰,中國第9戰區運用誘敵反擊的戰術,斃傷日軍5萬余人、俘139人,取得了長沙會戰大捷,在國際上引起了強烈反響,是三次長沙會戰中戰績最好的一次。
第3次長沙會戰結束后,中國軍隊在清理戰場。
上一篇:《第一次大沽之戰(1858年5月0日)》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第二次直奉戰爭(194年9~11月)》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