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陜蘇區反“三路圍攻”(19年~6月)
1933年2至6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四川省北部地區反擊國民黨軍對川陜蘇區“三路圍攻”的作戰。
1933年2月,國民黨川陜邊“剿共”督辦、川軍第29軍軍長田頌堯調集川軍38個團,約6萬人,分左、中、右3個縱隊,向川陜蘇區和紅四方面軍發起圍攻。此時,紅四方面軍共有1.5萬人。2月18日,川軍3個縱隊分3路向巴河上游南江地區左岸的紅軍陣地開始全線進攻,紅四方面軍在徐向前、陳昌浩指揮下,展開頑強抗擊。并于3月8日乘敵向八廟埡前進時,實施反擊,殲敵1個團又1個營,隨即退去。至3月18日,川軍雖進占巴中、南江兩城,卻傷亡近8,000人。4月26日,再次發起全線進攻。29日,紅軍主動撤出通江城。5月中旬,川軍左縱隊13個團進至空山壩以南地區,并以9個團孤軍進逼空山壩;國民黨川陜邊防軍劉存厚部8個團也搶占了竹峪關,威脅紅軍左翼。紅軍經兩次“收緊陣地”,戰線已縮短,主力全部集中,遂決定實施反攻。5月15日,紅軍首先反攻竹峪關,一舉擊潰劉存厚部,解除了左翼威脅。隨后,17日,紅軍集中4個師兵力,向空山壩地區的川軍展開反攻,將孤軍冒進的川軍左縱隊9個團大部殲滅。繼而,紅軍又將川軍左縱隊其余部隊全部予以擊潰。川軍左縱隊的慘敗,使得其他兩個縱隊也收兵后退。紅軍乘勝追擊,擴大戰果,相繼收復了南江、巴中和通江三城,進逼儀隴。田頌堯急調留守部隊5個團進至三江壩、長池一線,阻擊紅軍前進。6月10日,紅軍向該線川軍發起進攻,至15日,殲滅川軍1個旅的大部,并先后攻占長池、木門,直逼廣元、蒼溪兩城。田頌堯余部退至嘉陵江沿岸防守。
至此,川陜蘇區歷時4個月的反“三路圍攻”戰役結束。共計殲滅國民黨軍2.4萬余人,鞏固和擴大了川陜蘇區。
上一篇:《察綏戰役(1948年9~11月)》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川陜蘇區反“六路圍攻”(19年11月~194年9月)》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