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鎮海之戰(1885年~月)
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2至3月,中法戰爭中清軍在浙江鎮海抗擊法軍入侵的作戰。
1884年10月法軍在臺灣滬尾(今臺灣省臺北淡水鎮)戰敗之后,為阻止南北海運和閩臺聯系,宣布封鎖臺灣海峽。為打破封鎖,清朝廷命南洋水師派艦援臺。次年1月8日,提督銜總兵吳安康率艦5艘從上海南下。法遠東艦隊司令孤拔聞訊,親率7艦北上攔截。2月13日,兩軍相遇于浙江石浦檀頭山海域。吳安康見敵即退,兩艘航速較慢的戰艦駛入石浦港隱蔽,被法艦擊沉。孤拔得悉另3艘北入鎮海港,即率艦北犯鎮海。
鎮海位于甬江入海口處,北岸招寶山與南岸金雞山對峙,筑有炮臺,為浙江省之東門,寧波府之咽喉。法艦侵擾東南沿海以來,浙江巡撫劉秉璋采納道員薛福成的主張,調集諸將,積極督兵備戰,加強海防工事。清艦入港后,即封鎖江口,筑長墻,釘叢樁,鋪電線,清間諜。浙江提督歐陽利見坐鎮金雞山,提督楊岐珍駐北岸招寶山,嚴陣待敵。
3月1日,孤拔親率4艦進犯招寶山。守軍發炮轟擊,重創法艦“尼埃利號”,部署在甬江口的清艦亦多次擊中敵艦。激戰多時,法艦敗退。2日夜,法艦以小艇和魚雷偷襲,亦未得逞。3日,法艦再次來犯,尚未接近江口,即遭招寶山和金雞山炮臺以及清艦炮火猛轟,孤拔受傷敗退,后死于澎湖。清軍取得保衛鎮海和維護浙江沿海安全的重大勝利。
日本第1軍渡過鴨綠江,攻占九連城(今遼寧丹東市郊)。
日本第2軍在遼東半島東部的花園口登陸
北洋海軍主要艦艇一覽表
上一篇:《中法基隆滬尾之戰(1884年8~10月)》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中法馬尾之戰(1884年8月日)》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