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王一打烏拉部 布占泰望天興嘆
罕王一打烏拉部,指的是努爾哈赤首次發兵攻打烏拉部屬城之一的宜罕山山城。事發時間是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戊申猴年)農歷桃月季春。領兵者是緒英(努爾哈赤長子)、阿敏(舒爾哈赤長子)。
山城中,原本住的是元末明初以水而居以城聚居的非烏拉部女真人。自從被布顏(烏拉部第三任部主,當時首城在金州城)以武力征服后,變成了屬民和屬城。
自從布顏廢金州城建新城于舊街城之后,既為了解決安置本族那拉氏析居問題,又一并解決控制異姓他人問題,所以將其中的一支命居其城。待烏拉部終滅后,這支人又為避其難,隱姓埋名,改“那拉氏”為“伊拉哩氏”了,因而冠漢字單姓為“伊”。這就是為什么在101個氏族群體之中,有“伊拉哩氏”的原因之所在。
一據《滿洲實錄》卷三,10頁上記載:“戊申年(1608)三月,太祖令子阿爾哈圖圖們及侄阿敏臺吉,領兵五千,往烏拉部,圍宜罕山城克之;殺千余人,獲甲三百副,盡收人、畜而回?!卑柟D圖們,是緒英的封號。臺吉,是阿敏的封號,出自蒙古語,實際是貝勒號。
二據《曹廷杰集·東北邊防輯要》8頁載:“……一曰烏拉,即今吉林(城)北打牲烏拉城。舊有宜罕山城,伊罕河出焉。”出,指的是以“伊罕河(牤牛河)”命名。
三據《清史稿》卷二百十六,傳三,8966頁載:“歲戊申(猴)三月,偕貝勒阿敏伐烏拉(部),克宜罕山城?!睘槭裁床灰娋w英名字呢?因為緒英后來犯罪被囚禁直至瘦死。
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農歷三月間,努爾哈赤出于小試牛刀試探性的目的,看一看布占泰到底有無抗衡能力,或者因勢自降,于是命長子緒英、侄子阿敏二人,合騎兵五千,首征烏拉部,只打屬城之一的宜罕山一座。這座屬城是離烏拉街最近和不隔江的屬城。
建州騎兵來到牤牛河南岸后,沒有急于攻城,而是先將人馬藏匿在山林之中,再將少許士兵打扮成普通城民,待到天黑時入城,行里應外合之勢。原因是,建州騎兵來時正值大白天午后,一旦走漏了風聲,畏恐城民去烏拉街通風報信遭到打援,后果不堪設想。至此,以計破城。
待天色已晚,扮者才三三兩兩入了城。首先將首城門的小卒殺死,隨即放火燒了城門樓。當山林中的藏匿者見到火光后,如猛虎下山直撲過來沖入城內,與守城的三千名烏拉兵相戰開來。城門已被建州兵堵死,故導致烏拉兵無法騎馬出城報信,活者見勢投降,兵屬因勢隨降了!在建州兵有效控制下,連人帶馬,一連入住兩宿。第三天,吃過早飯后才揚場而去。
首次小戰,建州兵共斬殺宜罕山山城守兵一千余,獲甲胄三百副,以及一些易馱的財物和馬匹。更重要的是,同時掠走了一批投降的青壯年兵丁。
這場戰爭對于努爾哈赤來說,實為小勝。對于布占泰而言,可謂大失。原因是,馬匹和財物是小事,損兵折將和掠走兵丁則是大事。
事實上,事發當天夜晚,布占泰的兵通過火光,得知是建州兵前來攻城,但卻不知兵力有多少?統兵者是誰?所以火速派探子赴內蒙古科爾沁部報信求援,蒙古部首領翁阿岱當即率兵前來援戰。待布占泰和翁阿岱二人合兵由舊街城出發南走二十里(今棋盤街北側)時,突然間停止了腳步,與翁阿岱說:“這個軍隊是不能抵擋的兵!”于是走到半路又退卻了,翁阿岱也只好率部返回。有趣的是,建州兵并未離城,只因布占泰已成驚弓之鳥才錯誤地估計了戰情。待建州騎兵回師后的當天,布占泰才知道了實情,切切晚亦,望天興嘆!
為什么努爾哈赤發兵首打烏拉部一個屬城呢?旨在因勢逼降,以防許給布占泰身邊的三位親人,因戰遭殃。逼降和勸降,只是努爾哈赤的一廂情愿。此時此刻,布占泰則另是欲打不過,欲降不甘。
值得提及的是,在近年吉林市文史愛好者自著出版的旅游讀物中,竟然將“龍潭山山城”說成“宜罕山山城”了。無意之中,將龍潭山山下的松花江更名為“牤牛河”了,旨在給龍潭山文化旅游添加點猛料,不料卻是歪曲了歷史,誤導了讀者。
上一篇:現代人物-烏拉街歷史文化
下一篇:罕王三打烏拉部 布占泰單身葉赫-烏拉街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