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夫拜虎
出處:
《二十四孝》
明代洪武年間,江西省進賢縣有位名叫包實夫的讀書人。他對父母非常孝順,讀書也十分認真,務求實質,非常注重將經典中的道理落實在自己的生活當中。所以他的學問可以說是表里一致,德行的涵養更是深受大家的推崇與敬重。
為了更好地孝養父母,提升道德學問,他到了一個叫“太常里”的地方的私塾里教書。到了年底,包實夫懷著無比的思念回家看望父母。他走了很遠的路程,來到一座山岡前,只見山岡上長滿了樹木。他四下環望,周圍不見人煙,只有一陣陣的山風吹得樹葉沙沙作響。此時,包實夫正欲加緊腳步趕路,卻不禁渾身打了一個冷戰,眼見從路邊的樹林里突然竄出一只老虎!一個躲閃不及,包實夫被猛撲過來的老虎銜住了衣服,瞬間被拖進了樹林里。老虎將包實夫放在地上,然后伏在旁邊,一邊喘氣一邊緊盯著包實夫,并露出一副即將要把他吞掉的樣子。在這性命危在旦夕的時刻,包實夫深知已難免葬身虎腹,也就不再妄想逃命,只是想到年邁的父母即將無人奉養,內心頓感萬分難過,求生的欲望又油然而生。
包實夫望著眼前的老虎,忍不住跪下去深深地拜了起來。說來也奇怪,老虎就像體會到了包實夫的用心,只見它蹲在原地一動不動,仿佛是被他的存心和舉止所感動,目光也顯得不那么可怕了。
這時的包實夫也顧不上其他,一邊不停地拜著,一邊對老虎懇切地說道:“老虎呀老虎,我知道你因饑餓才要把我吃掉,這是我的命運,我毫無怨言。只是我家中還有年邁的父母,不能沒人照顧,且一年才省親一次,倘若你允許我此次回去終養父母,假使我還活在世間,我一定把身體送給你吃,你看可不可以呢?”包實夫就這樣在心里反復地向老虎哀求著。
老虎靜靜地看著眼前所發生的一切,似乎真的明白了包實夫對父母的真誠孝心,竟然默默無聲地站起身來,丟下包實夫徑自離開了。
包實夫以至誠孝心孝感老虎,竟能平安回家的事情傳開以后,人們無不稱頌包實夫的德行。后人為了紀念此事,并教育更多人勿忘孝養父母的為人本分,就把那個地方取名為“拜虎岡”。
自古以來,史冊中記載了許多因為孝心而感動天地的真實故事,故《孝經》云:“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
從這個寓言故事里,我們可以看到至誠的孝心是能夠感通世間萬事萬物的。及時行孝是人生首要之事,愿我們所有人都能夠像包實夫那樣,做一個真正的孝子,以報答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
上一篇:季札讓國
下一篇:寬仁賢士孟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