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惑于用人: 呂壹伏法》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吳主孫權讓中書郎呂壹主管各官府及州郡公文,呂壹因此漸漸作威作福起來,援引法律條文進行狡詐的詆毀,排斥陷害無辜,誹謗朝廷大臣,連細微小事也秉聞孫權。太子孫登屢次規勸,孫權都不接受,群臣不敢再表示意見,對呂壹都深懷恐懼,不敢正視。
呂壹誣告前江夏太守刁嘉誹謗譏諷朝政,孫權大怒,逮捕了刁嘉,下獄審問。當時被牽連的人都畏懼呂壹,都說聽到過刁嘉誹謗之詞,只有侍中北海人是儀一人說沒有聽到過,于是被連日窮追詰問,詔書也越發嚴厲,群臣都為他捏著一把汗,是儀說:“如今刀鋸已經架在脖頸上,我怎敢為刁嘉隱瞞,自取殺身滅門之禍,成為不忠的鬼魂?只是把我知道的原原本本講出來。”是儀據實回答審問,不改初供,吳主于是放了他,刁嘉也被免罪。
上大將軍陸遜、太常潘濬憂慮呂壹禍亂國政,每談到此,就止不住流淚。呂壹指控丞相顧雍有過失,孫權大怒,責問顧雍。黃門侍郎謝厷在閑談時問呂壹:“顧公之事如何?”呂壹答:“不能樂觀。”謝厷又問:“如果此公被罷免,應當是誰代替他?”呂壹沒回答。謝厷說:“莫非是潘濬?”呂壹答:“你的話接近。”謝厷又說:“潘濬常常對你恨得咬牙切齒,只是沒有理由講罷了。今日他如接替顧公,恐怕明日就會打擊你了。”呂壹萬分恐懼,于是把顧雍的事化解勾消。潘濬請求入朝,親自去建業,打算盡辭極諫。到達后,聽說太子孫登已經多次揭發呂壹,而不被接受。潘濬于是宴請文武百官,打算在席間親手殺死呂壹,再以性命抵罪,為國除害。呂壹得到密報,聲稱有病不去赴宴。
西陵督步騭上書說: “顧雍、陸遜、潘濬志在竭誠報國,睡覺吃飯都不安寧,思慮著怎樣安國利民,建立國家的長治久安之計,可以說是君王的心腹和肢體,國家的重臣了。應當對他們分別委以重任,不要讓其他官員監督他們主管的工作、考核他們的政績等次。這三位大臣思慮不到的事情就算了,豈敢欺騙辜負君王呢?”
左將軍朱據的部眾應領受三萬緡錢, 工匠王遂將錢詐騙冒領。 呂壹懷疑朱據實際將錢私扣,拷問朱據部下主事的軍吏,將其打死在棍棒之下。朱據哀傷他無辜屈死,用厚木板棺材將他入殮。呂壹又上表說朱據軍吏為朱據隱瞞,所以朱據為其厚殯。孫權屢次責問朱據,朱據無法表明自己清白,只好搬出家門,坐臥在草堆上聽候定罪。幾天后,典軍吏劉助發覺此事,說錢被王遂取走。孫權十分感觸,有所省悟地說: “朱據尚被冤枉,何況小吏民呢?”于是深究呂壹罪責,賞賜劉助百萬錢。
丞相顧雍到廷尉審理和判決案件,呂壹以階下囚身份相見,顧雍面色溫和地審問他的口供,臨走出時,又對呂壹說: “您是否還有什么要講的?”呂壹叩頭無語。當時尚書郎懷敘當面責罵羞辱呂壹,顧雍責備懷敘說: “官府有正常的法律,為什么要這樣!”有關部門奏請處以呂壹死刑,有的認為應加以焚燒、車裂之刑,以表明他是罪魁禍首,孫權就此事拜訪中書令會稽人闞澤,闞澤說: “盛明之世,不宜再有此刑。”孫權聽從了他的意見。
呂壹既已處死,吳主讓中書郎袁禮向諸位大將道歉,同時詢問他們對時事興革的意見。袁禮返回后,又有詔書責備諸葛瑾、步騭、朱然、呂岱等說: “袁禮回來后說: ‘與諸葛瑾、步騭、朱然、呂岱相見,同時向他們詢問應時之事先后安排的意見,各人都以不掌民事為由,不肯當即發表意見,全推給陸遜、潘濬。陸遜、潘濬見到袁禮,流淚不止,態度誠懇痛切,辭意有如苦辣兩種滋味在口,甚至心懷危懼,有一種感覺不安全的神情。’ 我聽了不禁悵然,內心深感困惑。為什么?天下只有圣人才能無過,只有最聰明的人才能自察。普通人的舉止行動,怎么可能全部正確? 只當自己有傷害抵觸眾意的地方,一時忽視而沒有覺察,所以使各位心存疑忌畏難了。不然的話,有什么緣由至于這樣?和各位共事,從年少至年長,如今頭發已經花白,自以為表里一致,相當坦誠,于公于私足以互保; 大義上我們是君臣關系,但恩情上猶如骨肉至親,榮耀、福分、喜樂、悲戚,都共同分享和承受。忠臣不應該隱瞞實情,智士不應該保留謀略,不論事情是非如何,各位怎么可以袖手旁觀,自得悠閑呢?我們是同舟共濟,還能和誰交換意見?古代齊桓公有善行,管仲沒有不贊嘆的時候; 有過失時,沒有不直言規勸的時候; 如不被采納,則永不休止地規勸。如今我自知沒有齊桓公的德行,可是各位不肯開口直言規勸,仍然采取避嫌畏難的態度,就這一點而言,我比齊桓公還好一點,不知各位比起管仲來又是如何?”
孫權晚年,惑于用人韜略。信任個別人,本無可非議,然于重大決策,則一定要群策群力,最后作出決斷,否則,終將釀成不幸。
是儀實事求是,謝厷以毒攻毒,劉助明察秋毫,闞澤深謀遠慮。
上一篇:《悔過自新,任才尚計》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惠以康民,與眾相得》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