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殉職的記者
光緒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1896年6月3日),沙俄利用中國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戰敗的困境,藉口“共同防御”日本,誘迫清政府派遣特使李鴻章與俄國外交大臣羅拔諾夫、財政大臣維特在莫斯科簽訂《御敵互相援助條約》,一般稱為《中俄密約》.
1903年,任報館訪事的沈藎從貴族口中得知中俄兩國要簽訂密約的消息后,經過多方努力,搞到了《中俄密約》草稿的原文。沈藎把《中俄密約》草稿寄給了天津英文版的《新聞西報》.《新聞西報》收到后當即原文刊登。隨后,國內外各大新聞媒體紛紛轉載。
《中俄密約》的內容被公布之后,國內外一片嘩然。全國人民群情激憤,清政府陷入了非常難堪的境地。在國內外強大輿論的壓力下,清政府不得不放棄簽訂《中俄密約》的計劃。
《中俄密約》泄密后,清政府立即派人全力偵察密約泄露的原因。1903年7月19日晚,沈藎在北京寓所被捕。惱羞成怒的慈禧太后極其殘忍地下令將記者沈藎“斬立決”。后因懼怕行刑會影響慈禧太后的生辰“慶典”,慈禧太后這才發布諭旨:“著即日立斃杖。”
7月31日,刑部大堂八個獄卒手拿特制的大木棍,準備行刑。沈藎面對獄卒,大聲說道:“快些了事!”于是,八名獄卒輪流捶打沈藎的四肢和背部,時間長達四個小時。沈藎被打得血肉橫飛,慘不忍睹,但沈藎自始至終未出一聲。這時,堂司以為沈藎已經死了,下令停止捶打。不想這時沈藎用微弱的聲音說道:“速……用繩絞……”見沈藎還沒有死,堂司又下令用繩勒其頸才氣絕。
清政府以酷刑處死沈藎后,國人沉痛悼念。沈藎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殉職的新聞記者,年僅三十一歲。
上一篇:秦淮河畔的戀戀風塵-清朝-滿族歷史
下一篇: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朝-滿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