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立儲制度
秘密立儲制度指的是皇帝生前秘密親書預立皇太子名字的“御書”,密封匣內,藏于乾清官正大光明匾后,嗣皇帝是哪一個皇子不作公開宣布,在皇帝臨死前或者死了之后,由御前大臣、軍機大臣等共同啟示,按“御書”所定,嗣皇帝即位。
在雍正朝以前,是不存在固定立儲制度的,因而皇位繼承都很混亂,努爾哈赤死后沒有指定繼承人,皇太極與多爾袞長年爭權。皇太極還未立儲就暴亡了,皇弟多爾袞、皇長子豪格劍拔弩張,最終由年僅六歲的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位。清代以前的王朝,基本上是采取公開建儲——即預先冊立皇太子,來解決皇位繼承問題的。
康熙朝的儲位斗爭以結黨的形式表現出來,持續了四十余年。其中卷入了許多宗室王公、外戚、滿漢大臣、一部分中小官僚和士人,涉及的社會面相當廣泛,使清朝陷入政治危機中,造成康熙帝末年社會矛盾的加劇。儲位斗爭削弱了清朝的力量,降低了行政效率。而雍正帝正是從儲位斗爭中走過來的人,深知其害,自身成了當權者后,更加體會到它對皇權的危害,對穩定政局的妨礙作用。
雍正帝借鑒歷代建儲的諸多弊端,實行秘密立儲制度,對于這樣點,史冊上是有明確記載的。至于有關秘密立儲的具體辦法,卻存在不同的傳說和記載,而秘密立儲的直接檔案文獻,則從來沒有見過。
雍正元年(l723)八月,雍正帝發布上諭稱:“……建儲一事,必須詳慎……今朕特將此事親寫密封,藏于匣內,置之乾清宮正中世祖章皇帝御書正大光明匾之后,乃宮中最高之處,以備不虞,諸王大臣咸知之。”秘密立儲制就此始行。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去世,莊親王允祿等開啟雍正元年立皇太子密封,宣詔皇四子弘歷繼位。
秘密立儲,雖然連儲君本人在內的群臣都不知道是誰,但國本已經確定,不會發生動亂,另外,如果皇帝發現他不合適,可以隨時更改,遇到的阻力也會小得多,影響也小。秘密立儲還避免了儲君與皇帝的沖突,諸皇子不知道儲位屬于誰,也無攻擊目標,不會產生皇子與儲君競爭的現象。之后的乾隆、嘉慶、道光三朝相繼采取這個辦法立儲。這種嗣位制度是歷史上的一個創造,也是雍正帝政治才能的體現。也可以說是清代康熙朝以前歷代爭儲斗爭的一個產物。
上一篇:真理教攻入紫荊城-清朝-滿族歷史
下一篇:秦淮河畔的戀戀風塵-清朝-滿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