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勢力后,經濟發展較大。當時從閩、廣等地移居的漢人達20余萬。漢族和高山族人民和睦相處,共同開發寶島臺灣。漢族人民供應高山族布匹、食鹽、鐵器、瓷器;高山族人民也將自己生產的黃蠟、硫黃、皮革等賣給漢人。在他們共同勞動下,原來的荒地 “盡為膏腴”。臺灣盛產蔗糖,年產量達5000多萬斤,除供應本地和內地外,還遠銷到日本、呂宋等國。此外,漁業、冶金、伐木等行業也逐漸發展起來。
漢族、高山族人民不僅在生產勞動中團結合作,還肩并肩地反抗剝削壓迫。
臺灣地區的澎湖列島,凡六十四島澳,地處大陸與臺灣之間,為臺灣的門戶。清初在臺灣設府后,在澎湖設巡檢。雍正時,改巡檢為通判,升為澎湖廳,命水師副將率兵鎮守。澎湖島上地瘠多砂石,居民以捕魚為生。
乾隆時,在澎湖創建了書院,舉行考試。
總之,臺灣寶島是在清朝統一的局面下,經濟文化才逐漸有所發展的。
上一篇:《十全老人》清朝歷史事件
下一篇:《史可法死節》清朝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