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號趣談·胡鐵生
胡鐵生(1911~1998),原名克熙。山東福山人。書法篆刻家。早年曾在其家鄉(xiāng)任教。抗戰(zhàn)爆發(fā)后,毅然棄教從軍,加入八路軍。建國后,歷任福建省商業(yè)廳廳長,華東外貿(mào)總公司副總經(jīng)理,上海市商業(yè)局局長,上海市手工業(yè)局局長,上海市政協(xié)常委,中華旅游紀念品總公司和上海模具研究所董事長,中國工業(yè)設計協(xié)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西泠印社顧問,上海書法家協(xié)會名譽理事,上海理工學院和上海大學兼職教授等。出版有《歷代詩人頌西安》《胡鐵生篆刻書畫集》 等。
主要書齋號有: 石廬。
石廬胡鐵生出身于書香門第,祖父、父親均擅長書畫、篆刻。在這種環(huán)境中,他耳濡目染,自小能揮毫習書,操刀刻字。為覓篆刻材料,他與石頭為伴。以后他投筆從戎,在硝煙彌漫的戰(zhàn)斗間隙,在轉戰(zhàn)千里的行軍途中,每見好石,不忘把玩品鑒,操刀篆刻。幾十年來,樂此不疲,于是取書齋名 “石廬”。他有 “題斗室詩” 自述: “石頭堆滿地,紙張懸在空。硯池花樣多,刀筆呈縱橫。”
石廬滿室皆石。地上堆石,桌上放石,窗前置石,墻上掛石 (石刻),有粗拙的巖石,也有光可鑒人的大理石……就是他天天練字作畫的畫案,也是一塊一米見方的大青石板。“文革” 中,他蒙受不白之冤,靠邊在家,更是終日以石為友,學會了石匠的一整套功夫: 品石、鋸石、磨石、刻石、印石等,無不在行。他還在一塊奇石上,刻下 “論石” 一文,其中云: “不怕雪壓雹擊,何懼風吹雨淋。莫說奇形怪狀,更喜切磨雕琢。” 在他案頭上放著一塊鑲邊的大理石,上面刻著他的座右銘: “藝貴在創(chuàng),要有自己的獨特的風格。只學一家書,學成不過為人做奴婢; 人家都說專一好,我獨愛好融和通。” 故他博采眾長,廣選名家,風格不拘于一體,造型不限于一碑,推陳出新,融會貫通,卓然自成一家。
文壇泰斗郭沫若對他的書畫、篆刻評價是: “鐵畫銀鉤,古為今用。” 平凡無奇的石頭,經(jīng) “石廬” 主人的 “切磨雕琢”,便成了一件件藝術珍品。單是篆刻藝術,至今他已向世人推出 《攀登科學高峰印集》《懷念周總理印集》《中國旅游勝地印集》 《開創(chuàng)新局面印集》 等作品。
胡鐵生與本書作者
石廬
上一篇:齋號趣談·胡道靜
下一篇:齋號趣談·胡問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