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趣談·齊白石
齊白石(1864 ~1957 ),原名純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別號借山吟館主者、借山翁、白石山人、寄萍老人、寄幻仙奴、三百石印富翁、杏子塢老民、星塘老屋后人、湘上老農等。湖南湘潭人。現代著名畫家、書法家、篆刻家、詩人。繪畫山水、人物俱能,最擅花鳥。書法、篆刻、詩詞成就也很突出,自成一格。亦工詩,宗樊增祥,用真心,有古民歌意趣。他自認為篆刻第一,詩詞第二,書法第三,繪畫第四。早年曾做雕花木匠,后從當地文化人陳少蕃、胡沁園等學習詩文、篆刻、書法、繪畫,遂以賣畫、刻印為生。40歲后曾先后五次游歷各地。60歲后定居北京。歷任北平國立藝專名譽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1953年文化部授予他“人民藝術家” 稱號。1956年獲世界和平理事會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1963年誕辰100周年之際被公推為“世界文化名人”。出版有《白石詩草》《白石印草》《齊白石作品選集》《齊白石作品集》《齊白石山水畫選》等。
齊白石像
為萬蟲寫照
齊白石喜歡把自己最擅長的花鳥草蟲題材以扇面的形式表現。在繪畫藝術上,他受陳師曾影響甚大,同時汲取吳昌碩之長。扇面所繪花鳥多為大寫意,筆酣墨飽,富有張力,色彩、形象對比十分強烈;但畫草蟲則一絲不茍,細致入微,栩栩如生。他還推崇徐渭、朱耷、石濤、金農等古代大家,在扇面上畫蝦、蟹、蟬、蝶、魚、鳥等題材時借鑒他們的筆意。這樣畫出的扇面造型清新,水墨淋漓,洋溢著大自然生機勃勃的氣息。加上篆刻獨出手眼,書法卓然不群,整個扇面一派民族風格、大家氣象。
齊白石畫扇面,堅持他一貫的創作準則,直面生活,反對不切實際的空想。他經常注意觀察花、鳥、蟲、魚的生理特點和生活習性,在此基礎上提煉和表現出它們的精神特征,曾說自己是“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要“自己畫出自己的面目”。
吉祥祝福送親友
在齊白石的扇面作品中,富有民族傳統的吉祥如意的題材占了很大比重。齊白石往往把這些作品作為真誠的祝福贈送給至愛親朋。從他青年時代的恩師胡沁園及中年時代的畫友周養庵、胡佩衡,到他的親人胡寶珠、兒媳碧環,都是這些扇面的受畫人和收藏者。
正是因為與這些受畫人和收藏者的親密關系,齊白石在題材的選擇上十分講究,總要設法表達一種非常美好的意愿,讓對方看到后感到賞心悅目。因此,凡是表現吉祥、平安、富貴、長壽、和美的意象,無論是佛手花果、多子石榴、五世紅柿、多壽雙桃、柿柿有魚、富貴牡丹、和平鴿子,還是一帆風順、岱廟華山、童子嬰戲、柏屋山居、萬戶人家,或者常見的游蝦螃蟹、蜜蜂藤蘿、白菜蘿卜、貝葉蜻蜒、荷葉蓮蓬,都被齊白石簡練而巧妙地表現在扇面上。
湘潭齊白石故居
刻畫論錢為惜生
“草間一粥尚經營,刻畫論錢為惜生。安得化身千萬億,家家堂上掛丹青。”(齊白石《客有寫畫求減值者,作此書于寄萍堂上》)齊白石是以賣畫為生的藝術家。從他的扇面潤格的變化,可以看出他的作品受歡迎的程度在逐漸提高。
從做木匠的時候起,齊白石就靠手藝吃飯,所以他賣畫賣印從來不恥于要錢。迄今所知,齊白石最早的潤格是1902年樊山給他定的篆刻潤例,再往后是吳昌碩為他定的潤格,其中折扇每件6元。
在20世紀20年代初,齊白石刻印、賣畫的潤格并不高,比一般北京畫家(如陳半丁等)還要低一些,二尺的扇面只收2元。他的生活因此很窘迫。自1922年他的畫在日本賣大價以后,情況逐漸優化。1931年,他自寫了《齊白石賣畫及篆刻規例》,明示:“畫刻日不暇給,病倦交加,故將潤格增加。”增加后,扇面的潤格是: “寬二尺者十元,一尺五寸內八元。”此時,齊白石的藝術已經進入盛期,作品水準有了質的飛躍,提高潤格理所當然,但提高了畫價,并不比相應的北京畫家高。同是1931年的潤格,蕭謙中的扇面每件14元(高出齊白石約4元),周養庵的扇面每件6元(與齊白石相同或略低)。蕭、周年齡比齊白石小,在當時名聲略相近。當時齊白石把收入看得很重,對錢畫交換的規則把握得很嚴,但在畫價上卻保持低姿態。
1947年5月,在通貨膨脹極其嚴重的情況下,齊白石自書了一張潤格,其中 “扇面中者十五萬,大者二十萬”。看上去,可真夠嚇人了,但當時“一個燒餅,賣十萬元; 一個最次的小面包,賣二十萬元; 吃一頓飯館,總千萬元以上”,這樣一比,齊白石的扇面還能算貴嗎?
《花卉》扇面 齊白石
《花卉》 扇面 齊白石
《花卉》成扇 齊白石
《花卉》 扇面 齊白石
《發財圖》成扇 齊白石
上一篇:印章趣談·齊白石
下一篇:楹聯趣談·齊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