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趣談·米芾
米芾(1051~1107),初名?,字元章,號海岳外史、襄陽漫士等,世稱“米南宮”。世居太原,后遷襄陽,晚年住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北宋杰出書畫家。曾任畫學博士,累官禮部員外郎,知淮陽軍。因個性狂放,人稱“米顛”。能詩文,精鑒別,工書畫。行書、草書,博取前人所長,尤得之于王獻之,能自出新意,格調超邁。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山水擅長用水墨點染出煙云出沒之態(tài),開創(chuàng)獨特風格。亦畫人物及梅、松、蘭、菊等,不落陳套。存世法書有《蜀素帖》《向太后挽詞》《多景樓詩》等。亦著有《書史》《畫史》《硯史》《寶晉英光集》。
投江要挾得名帖
米芾喜收藏。他在真州(今江蘇儀征)時,到船上拜謁蔡攸。蔡攸拿出王羲之的《王略帖》給他看。他觀賞后驚嘆不已,欲用他物交換,蔡攸不情愿。米芾說:“你如不同意,我就不活了,馬上投江自盡!”于是大喊大叫,向船邊撲去。蔡攸沒有辦法,只好答應他的要求。
愛硯如護頭目
米芾愛硯情深。他任書畫學博士時,一天,宋徽宗趙佶與蔡京在一起談論書法,也召他到場,并命他書寫一幅大屏。一時間,他落筆如云,龍蛇飛動。趙佶看了,十分高興。他見趙佶興致正好,寫完后,就趁勢捧著案上的硯臺請求:“這方硯臺由皇上命臣使用過了,就不堪再供御用了,請賞給臣吧。”趙佶聽了,點頭應允,就把硯臺賞給了他。米芾得到硯臺,心喜若狂,便手舞足蹈地道謝,隨即抱著硯臺急步退了下去。硯堂里的余墨沾污他的衣衫,也不顧及。趙佶笑著對蔡京說:“別人稱他米顛,果然名不虛傳。”
一個叫孜周的僧人,有一方端州出產的硯臺,形似山巒,一邊低凹處可以蓄水磨墨。米芾后來得到了它,伴它睡了3天,還請東坡為之作銘。米芾曾有一硯被好友薛紹彭換去,過后他追想成圖,并題云:“硯山不復見,哦詩徒嘆息。惟有玉蟾蜍(水滴),向予頻淚滴。”好似失去一位好友,不得再見一樣難過。他還有一手札云:“辱教須寶硯。去心者為失心之人,去首者乃項羽也。硯為吾首,誰人教唆,事須根究。”米芾愛硯如護頭目,舍不得割愛寶硯,確是真情。他寫了一本叫《硯史》的書,對后世鑒賞古硯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躬身拜石 稱石為兄
米芾愛怪石成癖。他在無為州時,治所有一塊碩大奇丑的怪石。他見了大喜,說:“此足以當吾拜!”于是命人備香案,他穿好朝服,冠戴整齊,神色莊重地躬身拜石,呼之為“兄”。時人笑他顛狂,他卻發(fā)自內心地喜歡。
珍品藏于袖中
藏于袖中,隨時取出觀賞,謂之“握游”。一次,上司楊次公來巡視,批評米芾玩石喪志。米芾不作回答,從左袖取一石,楊公不理睬。米芾又從右袖取一塊,楊公看了還不作聲。米芾又取第三塊時,楊公忍不住,奪石跳上馬就走。
米芾拜石之石
米芾拜石圖
洮河石圓形硯(宋)
上一篇:收藏趣談·端方
下一篇:翰墨趣談·米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