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趣談·溥儒
《溥儒》:溥儒(1896—1963),現(xiàn)代書畫家。字心畬,號西山逸士。河北宛平人。清宗室,自幼學(xué)習(xí)詩文、書畫。其畫始習(xí)南宗,后習(xí)北宗,兼得南北宗之長,氣骨峻厚,明秀雅逸,時有“南張北溥”之說,名噪當(dāng)時。擅人物、山水、花鳥、鞍馬、翎毛。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自成面貌,成為一代大家。
“舊王孫”印
溥儒是恭親王的嫡孫,詩書畫造詣都很高,人稱“三絕”,曾與張大千齊名,并稱為“南張北溥”。1963年11月18日,溥儒先生在臺灣謝世時,海外曾有人用形象的語言評論說,這是“中國文人畫的最后一筆”!
“舊王孫”是溥儒平常最喜歡用的一枚印章。據(jù)十分接近他的朋友估計,他大約80%的書畫作品都蓋這枚圖章。他不忘舊王孫這個身份,大概也是以此懷念他那很有新時代思想并很有政治才干的祖父——在晚清政治舞臺上很有一番作為的恭親王奕。恭親王是咸豐、同治、光緒三朝的重臣,曾與慈禧同把朝政,后一度又遭慈禧猜忌失勢,溥心畬1896年出生時,恭親王已重新被起用,任總理衙門大臣兼軍機(jī)大臣。溥儒幼年時代,恭王府處于鼎盛時期,以后隨著年齡增長,他卻親眼看到王朝的覆滅和王府跟著一步步地走向衰落。在他3歲時恭親王病逝,12歲時慈禧、光緒相繼去世,15歲時清王朝滅亡。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溥儒自知清室“氣數(shù)已盡,無力回天”,對政治不感興趣。他哥哥溥偉襲親王爵后,積極從事復(fù)辟活動,溥儒從不參與。溥儀在東北任偽滿皇帝時曾請他去東北,被他婉言拒絕。至于日偽時代和國民黨的官他更不愿意去當(dāng)。可以說他終生都是一介宿儒。
溥儒在內(nèi)心深處是十分懷念那個清王朝的。他的書畫作品落款從來不用民國紀(jì)年。他在晚年寫的一份學(xué)歷自述的文字,寫到年代時也一概不用民國紀(jì)年,而用干支紀(jì)年。有一回,他到日本訪問,給人寫信,寫信封時要寫“中華民國駐日本使館”字樣以使對方回信,他就不寫信封,而請別人代他書寫。在他的心目中根本沒有中華民國的存在。由此看來,他經(jīng)常使用這方“舊王孫”的印章并非“一時興起”,而正是他內(nèi)心世界的反映。
“顛倒鴛鴦”印“等閑妨了繡工夫”印
這兩方印道出了溥儒與原配羅清媛夫人的真摯感情。羅清媛是清末陜甘總督羅允之女公子,名門閨秀,雅善丹青。兩人結(jié)縭于青島。時溥儒22歲,從柏林大學(xué)畢業(yè)后回國到青島省親(時溥母住青島),奉母命完婚。夫妻因有同好,婚后伉儷情篤。故而溥儒鐫小印,才有“顛倒鴛鴦”及“等閑妨了繡工夫”諸語。夫妻倆經(jīng)常合作書畫。有時是溥儒出題讓夫人畫,然后又為之題詩相配。可惜未能白頭偕老,1946年羅夫人棄世。中年喪偶,備覺神傷,以后他常有詩悼念亡妻。1962年七夕他還寫了一首《悼羅夫人》詩,感人淚下。詩中說:“當(dāng)年歡笑語,盡作斷腸音;碧海留長恨,黃泉隔寸心。山邱思故國,天地入悲吟;后配非良計,空教百感侵。”
溥儒之印
心畬
舊王孫
西山逸士
溥儒繪《石壁鶴聲》,上鈐“舊王孫”印
上一篇:印章趣談·洪秀全
下一篇:閑章趣談·潘天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