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札趣談·劉維良
《劉維良》:劉維良(1909-1994),畫家,天津人。工花鳥、仕女、山水。早年參加湖社畫會,從劉子久、陳少梅、陸辛農等學畫。其工筆重彩人物畫廣泛汲取唐寅、仇英等明清畫家的表現技巧,在衣紋線條、色彩運用和裝飾手法上具有很深的功力。特別注重通過寫生、速寫和默寫表現人物的神態與造型,深受畫界好評。
“《屈原》立軸,不知用完否” ——寫給作者的信
多年來,劉維良孜孜不倦地研究人物畫法和從事藝術創作。他善于發揮工筆重彩的特長,以傳統技法為手段,從現實生活需要出發,著力描繪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描繪我們古代的民族英雄和歷史史實。“文革”前,他創作了《公社送菜忙》、《遍地文藝大開花》等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有的己由出版社出版,有的作為國畫珍品,收藏在藝術博物館。他還為歷史博物館繪制了《竇軍》等多幅歷史畫。1979年,劉維良年滿七旬時,又精心創作了《還我河山》巨幅工筆重彩人物畫。這幅畫以鮮明的格調、精湛的技巧和磅礴的氣勢,表現了岳家軍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展出后,博得了中外觀眾的高度評價。劉維良在信中提到的作品,則是他的另一幅精心之作—— 《屈原》。
《屈原》這幅杰作成功地運用了我國工筆重彩人物畫的技法,栩栩如生地塑造了愛國詩人屈原剛直不阿、大義凜然的藝術形象,體現了作者對傳統技法的精深造詣。他的這幅畫于1980年在工人文化宮舉辦的《老畫家新作展覽》中,吸引了許多觀眾。一些業余書畫愛好者在展覽會閉幕后,便通過河北區文化館將此畫借去臨摹。但過了一段時間,又有不少愛好者也要對圖臨摹,劉先生于是決定將其帶到學員中對圖講解,便寫信委托我去文化館索還此畫。他在信中說:“此前河北區文化館畫我出品的《屈原》立軸,不知用完否。”他說: 索圖的目的,是“有師資訓練班需作范圖”。在那個年代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大都講信用,經我一說并出示劉老的這封信函,文化館迅速將此畫歸還。后來據說這幅作品作為劉先生的代表作被一家博物館征集。
“何時到他家一晤” ——寫給作者的信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是中國的一句老話。劉維良作為畫家,也結交了一批在藝術上有共同語言的書畫名家,劉松庵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劉維良先生的這封信是介紹我與劉松庵先生會晤的。此信寫于1981年1月2日。關于劉松庵,《中國近現代畫家辭典》中記曰: “室名仰山廬。天津人。出身于津門名醫世家,為清末四大名醫之一施今墨弟子。行草宗《爭座位帖》,并師法蘇軾、劉墉。小楷則學《樂毅論》。家中藏書甚富,朝夕揣摩名碑帖,潛心研習明清法書,遂自成風貌。其書心窺魏唐,游于明清,瑰偉深穆,大氣磅礴,跌宕中存含蓄,豪放而不失法度。為中國書協會員、天津書協名譽理事?!?/p>
劉維良先生在這封信中說:“二日下午見劉松庵大夫,他甚歡迎您,何時到他家一晤?!辈⒄f“他有前列腺病”有時去醫院檢查身體“或到他處開會”,“請在事先打個招呼,以免撲空”??磥韯⒕S良對劉松庵的情況,是非常了解也是非常佩服的。見到了劉松庵先生,果如維良先生所言。
劉松庵住在河北路南頭的一座小樓內。他年逾七旬,身體欠佳,但性情開朗。房內懸掛著蕭謙中等書畫大家的精品,書桌上的文房用具古香古色,頗有文化品位。當時他雖是市公安醫院中醫科主任,但論其書法絕對是精湛無比。據劉先生講,民國時期,他曾多次與著名畫家黃賓虹、王雪濤、汪慎生、顏伯龍、劉子久等一起,在一個展覽會上展出作品。當年天津國華社、夢花室、榮寶齋等書畫店,都掛過他的 “筆卓”。有一年,劉松庵同張大千、溥心畬等在國華社聯合舉辦書畫扇面展覽。劉松庵展出的四件書法扇面,曾為津門四大書家之一的趙元禮全部買下,趙元禮稱贊劉松庵作品很有明人的味道,說要親自登門拜訪他。劉松庵聽到后,很是過意不去。沒等趙老登門,搶先看望了趙元禮。這件事,在當年書法界傳為美談。
經過與劉松庵的一番暢談,又經劉維良先生介紹,我寫了一篇《二十鬻字三十懸壺》的文章,刊登在《天津日報》上。
劉維良致章用秀信 (一)
劉維良致章用秀信 (二)
上一篇:印章趣談·劉秀
下一篇:收藏趣談·劉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