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章趣談·傅抱石
《傅抱石》:傅抱石 1904-1965,江西新余縣人。早年留學日本,攻東方美術史學。解放前任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解放后,歷任南京師范學院美術系教師、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國畫院院長等職。其人物畫,線條勁健生動,筆簡意遠,深得傳神之妙。山水畫,畫意深邃,章法新穎,善用潑墨、渲染等手法,淋漓蓊蔚、氣勢磅礴、獨樹一幟。兼精篆刻。著有《傅拓石畫集》、《中國繪畫理論》、《石濤山人年譜》、《中國繪畫之研究》等。
《傅抱石》:主要閑章:不求聞達 一肚皮不合時宜 往往醉后 不及萬一 集體創作 換了人間 南石齋
不求聞達
此印邊款云:“此武侯出師表印,癸酉冬旅日本時所作,乙亥五月,曾展觀于東京,為深感天翼主席傾植之德,謹獻是石,小技惡劣,不足報萬一也,乙亥八月晚,傅抱石記。”印左側刻有《前出師表》全文634字,印高6厘米,長3.1厘米,寬2.8厘米,共19行,其字之小,肉眼很難看清,需借助10倍放大鏡方能看清。天翼為江西省主席熊式輝的字,曾應徐悲鴻的建議和要求,批撥一千大洋資助傅抱石留學日本。抱石歸國后,熊式輝還數次拜訪,即以此印為贈,熊式輝見此印極為嘆賞,深為江西有如此人才而感自豪欣慰,意欲請抱石返贛,任縣長之職。抱石婉言謝絕了熊氏的好意,并刻“富貴于我如浮云”印相贈,以表達自己無意仕途,只愿獻身金石書畫的心愿。
傅抱石像
一肚皮不合時宜
典出蘇軾,有一段時間,蘇東坡在他的政論文字里,時常申論“慎思”與“公正”二義為賢臣之所必備。但是“慎思”與“公正”實為黨人之所憎惡。一天,一頓豐盛的晚餐之后,蘇東坡在屋里欣然捫腹而行。他問家中女人他那便便大腹之中何所有?一個女人說是“一肚子墨水”。一個女人說:“你是一肚子漂亮詩文。”蘇東坡都搖頭說:“不是。”最后,聰明的侍妾朝云說:“你是一肚子不合時宜。”東坡大呼曰:“對!”遂大笑(引自林語堂《蘇東坡傳》)。抱石刻用此印,一方面表達了其對東坡人格藝術的敬仰;另一方面,表明了他在藝術創作上的不從俗流,匠心獨運。
往往醉后
傅抱石好酒、嗜酒。寫字、畫畫、刻印,皆以酒助興。幾乎每餐必飲,畫家司徒喬曾誠懇地勸其戒酒,抱石笑曰:“我是一塊石頭,至多浸成‘醉石’,而不致浸成‘爛石’耳。”并自稱“臣是酒中仙”。抱石晚年,在給香港友人唐遵之的信中,曾回憶道:“抗戰期間,由于種種煩悶,遂日以杯中物自遣,有時從閉眼到醒眼,不入其他一滴,而只有大曲,于是習以為常,非此不可矣。特別執筆在手,左手握玻璃杯,右手才能落紙。”酒成了傅抱石書畫創作的催化劑,是通向超然物外,與造化同游的媒介。就像李白善飲,而被稱為“謫仙”。張旭的善飲,而被稱為“張顛”。對于傅抱石而言,酒、書、畫、印,已是密不可分的統一體,缺了哪一項,好像都是不完整的。抱石曾三刻此印。
不及萬一
新中國建立后,傅抱石在南京大學藝術系任教,新的社會,新的時代,給了畫家強烈的創作激情。“筆墨當隨時代”,這是石濤的繪畫宣言,也是傅抱石一生所追尋的。他開始構思毛澤東的詩意畫,先后創作了毛澤東名篇《長征》和《詠雪》兩幅詩意畫。由于精心設計構思,作品相當成功。但他反復對照、聯想毛澤東詩境,仍然感覺不能充分展示毛澤東詩意的雄偉壯闊,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幾十年來,不知畫過多少次,都沒有一幅滿意的”(《中國畫研究》)。他刻用此印,以示對偉人的敬仰和對自己藝術創作的鞭策。
不求聞達
一肚皮不合時宜
往往醉后
集體創作
1952年,全國大專院校院系調整,南京大學藝術系并入南京師范學院美術系。1954年,傅抱石所教的那個班升入四年級,開始進入畢業創作階段。同學們受到傅老師的啟發和引導,進行《春、夏、秋、冬》組畫的集體創作。對此,抱石傾注了大量心血,從勾線、暈染,到整體調整,每個階段他都精心指導。不久,《春、夏、秋、冬》組畫出色完成,還參加了南京市第一屆美術作品展覽。同時,傅抱石還帶領同學,參加了全國關于中國畫繼承和發展問題的大討論。寫成了《我們對繼承和發展民族繪畫優秀傳統的意見》,發表在《美術》月刊上。這方印章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刻成的。
換了人間
當今世界殊,此為毛澤東詞句。1956年,傅抱石當選為南京市美術家協會主任委員,并增補為全國政協委員。這年,中國共產黨發表了文藝工作的“雙百”方針,傅抱石深感自己原來是舊社會的窮孩子、教書匠,現在卻是國家的主人、是文藝工作者、是祖國山河新貌的描繪者。可以說新社會對于他的藝術創作來說如同“換了人間”。
不及萬一
集體創作
換了人間
南石齋
南石齋
1 9 5 8年,《傅抱石畫集》問世,郭沫若在序言中說:“抱石作畫別具風格,人物善能傳神,山水獨開生面。蓋于舊法基礎之上攝取新法,而能脫窠臼,體現自然。吾嘗言有:‘我國畫界南北有二石,北石為齊白石,南石為抱石。今北石已老,尚望南石經歷風霜,更臻巋然。’”并手書“南石齋”匾相贈。時抱石在北京,得此贊譽及題匾,心情十分激動,乘興刻了此印。南歸后,待心情平靜下來,一想:白石老人是畫壇前輩,自己不應該放到與他相等的位置上并論。于是,就將此印束之高閣,不再使用了。
上一篇:楹聯趣談·傅山
下一篇:印章趣談·傅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