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趣談·沈鈞儒
沈鈞儒(1875~1963),字秉甫,號衡山。浙江嘉興人,生于蘇州。愛國民主人士,中國人民救國會領袖,中國民主同盟的重要領導人。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次年5月加入同盟會。1936年11月22日,國民黨政府逮捕他和另六位救國會領導人,制造“七君子事件”。出獄后,立即投入抗日斗爭。建國后,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第一屆、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1956年2月,任民盟中央委員會主席。
吾生尤愛石,謂是取其堅
沈鈞儒先生一生最愛收藏石頭。當年他的居室內,不僅圖書盈架,而且奇石累累。他的藏石,有的是從廬山五老峰拾來的,有的是在八達嶺揀到的,有的得之于中朝邊界的鴨綠江畔,有的來之于羅盛教烈士墓旁……這些石頭,有方有圓,有長有短,冷冰冰,硬梆梆,凹凸不平,而他卻愛不釋手,經常觀賞把玩,走到哪里帶到哪里。他以“與石居”命名書齋。他藏有一橢圓石,右下邊坐一長須老翁,仰看左上方的幾絲白云,沈老愛若拱璧,自稱石上老翁就是他自己。抗日戰爭勝利后,沈老飛返上海時,國民黨特務發現他的木箱異常沉重,以為里面定是金銀珠寶,打開一看,不禁大失所望,盡是石頭。上世紀40年代初,于右任、郭沫若、馮玉祥、李濟深、黃炎培、茅盾、梁寒操先后為沈老的愛石題詩作文,現已裱為長卷。
沈老的石頭,自然不乏名石,但他更看重的是石頭的紀念意義,他認為只有寄物以情,才能有珍藏的價值。所以在他的居室內,除了可以看到上面提到的石頭外,還可以看到德國海邊的白色鵝卵石、原蘇聯伊塞克湖邊的綠斑石,以及西藏經文石、新疆奇臺縣石樹溝的硅化木化石。“吾生尤好石,謂是取其堅。掇拾滿吾居,安然伴石眠。”沈鈞儒的這首《與石居》詩,可謂是主人愛石的最好寫照。
沈鈞儒逝世后,他的藏石主要傳給了他的第三個兒子、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沈叔羊。沈叔羊辭世后,藏石又傳給了其子沈寬。沈寬也是個“石癡”,他把自己的居室命名為“摯石室”;他像祖輩一樣,誠摯愛石,誠摯做人。他的女兒沈萌、兒子沈摯也都承襲了祖上愛石、藏石的家風。
峭壁懸崖
奇石之一
奇石之二
上一篇:扇面趣談·沈尹默
下一篇:扇面趣談·沙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