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趣談·師宜官
《師宜官》:師宜官,生卒年不詳。東漢靈、獻帝時書法家。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工書,尤善八分,書跡頗為時人所重。晉衛(wèi)恒《四體書勢》云: “靈帝好書,時多能者,而師宜官為最。大則一字徑丈,小則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或時不持錢詣酒家飲,因書其壁,顧觀者以酬酒值,計錢足而滅之。” 南朝梁武帝《古今書人優(yōu)劣評》曰: “師宜官書如鵬翔未息,翩翩而自逝。”后為袁術(shù)將,相傳巨鹿《耿球碑》為其所書,甚工。
用字換酒
作為一種起源甚早、影響甚重的文化現(xiàn)象,酒文化與書法藝術(shù)有著密切而難以分割的關(guān)系,兩者一度在歷史發(fā)展的軌跡上相攜而馳。古往今來,許多有名的書法家都喜歡飲酒,把酒當作書法的“佐料”,以酒助書,以書揮灑酒性。寫字之前,他們總要先痛飲美酒,直到盡興,醉后書興大發(fā),再揮筆潑墨,運筆時就如急風驟雨,一發(fā)而不可收。許多著名的書法藝術(shù)作品就是書法家酒后創(chuàng)作出來的,頗有一種豪放灑脫的氣象。現(xiàn)在要講述的是東漢書法家?guī)熞斯俸途频墓适隆?/p>
師宜官生活于東漢靈帝時代,當朝皇帝特別喜好書法,一度達到了癡迷的境地。當時,在他的鼓勵和影響下,朝廷上下很多人都愛好書法,蔚然成風。有一次,漢靈帝想看看到底有多少人愛好書法,就想了一個主意,他下詔征集天下善書法的人集于鴻都門外,等候他的召見。詔令張貼出去,天下“善書之人”都云集到了鴻都門外,只見黑壓壓一片,有數(shù)千人之多。漢靈帝看到他手下竟有這么多書法人才,非常高興,豪情從胸中勃然而起,于是下令讓人用酒筵招待這些書法家,讓大家盡興而喝,并讓人抬出幾張書案,拿出文房四寶,讓眾位書法家當場進行書法比試。大家書興大發(fā),乘興揮毫。各路書法好手盡展身手,結(jié)果,師宜官得了頭獎。師宜官最擅長八分隸書,靈活隨意,能大能小,大的有一丈見方,小的還不足一寸,完全可以根據(jù)心中的意愿隨意揮灑而出,也滿足了不同人們的需要和鑒賞的習(xí)慣,故很為當時的人們所喜愛,人們爭相傳閱、臨摹。
相傳,師宜官最喜歡飲酒,常常在酒后作書,揮灑豪情,妙絕一時。他常常不帶錢去酒館飲酒,但是沒錢買酒怎么辦呢?不用擔心,他當然不可能白喝人家的酒,所謂“山人自有妙計”。當他吃飽喝足,該給人家付賬的時候,便讓酒家拿來筆墨,隨手就在粉墻上作書。師宜官的書法自有大家風范,舉手投足盡展風度與性情,因此往往吸引了許多人前來觀賞,眾人一致贊嘆不絕,就都愿意為師宜官出酒錢。大家你出一點,我出一點,等湊夠了所欠的酒錢之后,師宜官就把寫的字擦掉,然后回家。師宜官經(jīng)常這樣喝酒不帶錢,而用寫字抵上,他這種風格和性情深為人們所知道。因此,他所住的附近許多酒館都為他準備著筆墨,一碰上他飲酒,就將筆墨伺候上,等他興盡之時,就獻上使其潑墨揮灑。由于師宜官寫字能吸引很多人前來觀看,所以他喝酒的時候,這些酒店的生意自然也就興隆了。
上一篇:翰墨趣談·左思
下一篇:收藏趣談·龐元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