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章趣談·豐子愷
《豐子愷》:豐子愷 1898-1975,名仁,以字行,浙江崇德石門灣人,居滬。民國初浙江第一師范畢業,為經享頤、李叔同(弘一)、姜丹書弟子。曾赴日本進修。任開明書店編輯、立達學園教師、上海美協副主任委員。初擅西畫、音樂,繼以漫畫著名。筆法簡練而表情生動,寓意尤極深刻,足發人深省,雖含諷刺而溫柔平和,切中要害。出版有《豐子愷漫畫》、《人間相》等。工散文,著有《緣緣堂隨筆》、《再筆》等。并譯日文美術、音樂書多種,晚年習俄文,與其女合譯蘇聯美術、文學書甚多。
《豐子愷》:主要閑章:緣緣堂主
緣緣堂主
“緣緣堂”是弘一法師于1927年10月底客寓石門灣永義里豐子愷家時,應豐子愷之請為他取的堂號。當時,弘一法師讓他在一些小方紙上分別寫上自己喜歡而又可能互相搭配的字,然后,團成一個個紙球,撒在佛像前的供桌上,抓鬮定奪。結果,連抓兩次,拆開都是“緣”字,于是就將寓所定名為“緣緣堂”。并請弘一法師寫了一幅橫額,懸于永義里的寓所中。按照豐子愷的說法,這只是緣緣堂“靈”的存在。真正的緣緣堂建于1933年,在其老家石門鎮梅沙弄八號,他的《辭緣緣堂》說:“緣緣堂構造用中國式,取其堅固坦白。形式用近世風,取其單純明快。一切因襲,奢侈,煩瑣,無謂的布置與裝飾,一概不入。全體正直,高大,軒敞,明爽,具有深沉樸素之美。正南向的三間,中央鋪大方磚,正中懸掛馬一浮先生寫的堂額。壁間常懸的是弘一法師寫的《大智度論·十喻贊》和‘欲為諸法本,心如工畫師’的對聯。西室是我的書齋,四壁陳列圖書數千卷,風琴上常掛弘一法師寫的‘真觀清凈觀,廣大智慧觀。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的長聯。東室為食堂,內連走廊、廚房、平屋。四壁懸的都是沈寐叟的墨跡。堂前大天井中種著芭蕉、櫻桃和薔薇。門外種著桃花。后堂三間小室,窗子臨著院落,院內有葡萄棚、秋千架、冬青和桂樹。樓上設走廊,廊內六扇門,通入六個獨立的房間,便是我們的寢室。秋千院落的后面,是平屋、閣樓、廚房和工人的房間—所謂緣緣堂者,如此而已矣。”可惜不到5年,緣緣堂便毀于戰火。豐子愷對新建的緣緣堂有著無限的憧憬,它的毀滅對豐子愷來說是極為深痛的。他曾深情地說:“緣緣堂,你是我的安息之所,你是我的歸宿之處。我正想在你的懷里度我的晚年,我準備在你的正寢里壽終。誰知你的年齡還不滿六歲,忽被暴敵所摧殘,使我流離失所,從此不得與你再見。”
豐子愷像
緣緣堂主
上一篇:印章趣談·嚴復
下一篇:印章趣談·豐子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