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趣談·陶弘景
《陶弘景》:陶弘景(456—536),南朝梁思想家、醫(yī)學(xué)家。字通明,秣陵(今江蘇南京)人。齊高帝時,拜左衛(wèi)殿中將軍。入梁,辭官隱居于勾曲山,號華陽真人,又號華陽陶隱,人稱 “陶隱居”。善書法,尤工大楷。《書品》云: “隱居穎脫,得書之筋髓,如麗景載空,鷹隼初擊。” 唐竇臮《述書賦》評曰: “通明高爽,緊密自然……猶龍髯鶴頸,奮舉云天。” 宋黃伯思《東觀余論》云:“陶隱居書故自入流……故蕭遠淡雅,若其為人。” 傳《瘞鶴銘》、《芳山紀事帖》為弘景所書。又著有《與梁武帝論書啟》五通。
大筆先生
陶弘景學(xué)書師法鐘繇和王羲之,而有自己的風(fēng)骨。其楷書遒勁爽利,頗有骨氣; 隸書入神品。《宣和書譜》評其人曰:“其人神采聳秀,有仙風(fēng)道骨,老而童顏,真神仙中人也。”評其書法曰“逸氣有余”。陶弘景喜歡寫大字楷書,時人稱贊其為“大筆先生”。相傳被譽為大字之冠的《瘞鶴銘》就為陶弘景所書,這里面還有一個讓人傷感的小故事。
原來陶弘景不但酷愛詩文書畫,還喜歡養(yǎng)鶴。他特別喜歡鶴的風(fēng)姿和神態(tài),并悟于書法,從中體會書法的用筆之妙。不幸的是,有一天,他非常珍愛的一只白鶴死去了,陶弘景十分悲痛,就專門寫了一篇 《瘞鶴銘》作為紀念。這篇銘文鑿刻在丹徒焦山斷崖的山石上,共有5塊,為著名的摩崖書法珍品,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其書運筆圓潤,落筆超逸,結(jié)字跌宕,姿態(tài)美逸,氣勢宏偉,飄飄然一如有仙風(fēng)道骨的陶弘景。此銘書法為世所重,被譽為南朝時期書法的代表作品。宋代著名書法家黃庭堅特別推崇此銘,稱其“勢若飛動,大字無過 《瘞鶴銘》”。
《瘞鶴銘》 南朝·梁 陶弘景
上一篇:翰墨趣談·陳遵
下一篇:楹聯(lián)趣談·陶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