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輔國》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李輔國》人物故事小傳
李輔國(公元704—762年),本名靜忠,又名護國,唐朝宦官。初以閹奴為閑廄小兒,得侍東宮。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逃往四川,力勸肅宗即位。肅宗立,升任太子家令、判元帥府行軍司馬事,賜名“護國”,四方章奏、軍符攬于一身。肅宗還京,封成國公,大權獨攬,為所欲為。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拜兵部尚書,欲求宰相而不得,殺張后、越王、兗王。擁代宗即位有功,尊為尚父,加司空、中書令,更加飛揚跋扈,不可一世。受到代宗的疏遠,罷判元帥行軍事等職,移居于外,封博陸郡王,為盜所殺。贈太傅,謚曰“丑”。
[正 史]
李輔國本名靜忠,閑廄馬家小兒。少為閹,貌陋,粗知書計。為仆,事高力士,年且四十余,令掌廄中簿籍。天寶①中,閑廄使王鐵嘉其畜牧之能,薦入東宮。祿山之亂,玄宗幸蜀。輔國侍太子②扈從,至馬嵬,誅楊國忠,輔國獻計太子,請分玄宗麾下兵,北趨朔方,以圖興復。輔國從至靈武,勸太子即帝位,以系人心。肅宗③即位,擢為太子家令,判元帥府行軍司馬事,以心腹委之,仍賜名護國,四方奏事,御前符印軍號,一以委之。輔國不茹葷血,常為僧行。視事之隙,手持念珠,人皆信以為善。從幸鳳翔,授太子詹事,改名輔國。肅宗還京,拜殿中監,閑廄、五坊、宮院、營田、栽接、總監等使,又兼隴右群牧、京畿鑄錢、長春宮等使。
至德二年④十二月,加開府儀同三司,進封郕國公,食實封五百戶。宰臣百司,不時奏事,皆因輔國上決。常在銀臺門受事,置察事廳子數十人,官吏有小過,無不伺知,即加推訊。府縣按鞫,三司制獄,必詣輔國取決。隨意區分,皆稱制敕,無敢異議者。每出則甲士數百人衛從。中貴人不敢呼其官,但呼五郎。宰相李揆,山東甲族,位居臺輔。見輔國執子弟之禮,謂之五父。
上皇⑤自蜀還京,居興慶宮。肅宗自夾城中起居,上皇時召伶官奏樂。持盈公主往來宮中,輔國常陰候其隙而間之。上元元年⑥,上皇嘗登長慶樓,與公主語,劍南奏事官過朝謁,上皇令公主及如仙媛作主人。輔國起微賤,貴達日近,不為上皇左右所禮,慮恩顧或衰,乃潛畫奇謀以自固。因持盈待客,乃奏云“南內有異謀。”矯詔移上皇居西內,送持盈于玉真觀。
二年八月,拜兵部尚書,余官如故。輔國驕恣日甚,求為宰臣,肅宗曰:“以公勛力,何官不可?但未允朝望,如何?”輔國諷仆射裴冕聯章薦己,肅宗密謂宰臣蕭華曰:“輔國欲帶平章事,卿等欲有章薦,信乎?”華不對,問裴冕,曰:“初無此事,吾臂可載,宰臣不可得也。”華復入奏,上喜曰:“冕固堪大用。”輔國銜之。寶應元年四月,肅宗寢疾,宰臣等不可謁見,輔國誣奏華專權,請黜之,上不許,輔國固請不已,乃罷華知政事,守禮部尚書,及帝崩,華竟被斥逐。
代宗⑦即位,輔國與程元振有定策功,愈恣橫,私奏曰:“大家但內里坐,外事聽老奴處置。”代宗怒其不遜,以方握禁軍,不欲遽責,乃尊為尚父,政無臣細,皆委參決。五月,加司空、中書令,食實封八百戶。程元振欲守其權,請上漸加禁制,乘其有間,乃罷輔國判元帥行軍事,其閑廄已下使名,并分授諸貴,仍移居外。輔國始懼。茫然失據。詔進封博陸王,罷中書令。輔國欲人中書修謝表。閽吏止之曰:“尚父罷相,不合復入此門。”乃氣憤而言曰:“老奴死罪,事郎君不了,請于地下事先帝。”上猶優詔答之。十月十八日夜,盜入輔國第,殺輔國,攜首臂而去。詔刻木首葬之,仍贈太傅。
《舊唐書》卷一八四
〔注 釋〕
①天寶: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公元742—755年使用。②太子;此指李亨,唐玄宗第3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立為皇太子。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玄宗西逃,在李輔國的侍奉下,北至靈武即帝位,是為肅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李輔國等發動事變,擁立太子李豫,肅宗驚憂而死。③肅宗:見注釋②。④至德二年:公元757年。⑤上皇:李亨即位后,奉玄宗為太上皇。⑥上元元年:公元760年。⑦代宗:唐肅宗長子。公元763—779年在位。
〔相關史料〕
玄宗為太上皇,在興慶宮居。久雨初晴,幸勤政樓。樓下市人及街中往來者,喜且泫然曰:“不期今日再得見太平天子。”傳呼萬歲,聲動天地。時肅宗不豫,李輔國誣奏云:“此皆九仙媛、高力士、陳玄禮之異謀也。”下矯詔遷太上皇于西內,給其扈從部曲,不過老弱三二十人,及中逵,攢刃曜日,輔國統之。太上皇驚,欲墜馬數四,賴左右扶持乃上。高力士躍馬而前,厲聲曰:“五十年太平天子,李輔國,汝舊臣,不宜無禮!李輔國下馬!”輔國不覺失轡而下。宣太上皇誥曰:“將士各得好生!”于是輔國令兵士咸韜刃于鞘中,齊聲云:“太上皇萬福!”一時拜舞。力士又曰:“李輔國攏馬。”輔國遂著靴,出行攏馬,與兵士等護侍太上皇,平安到西內。輔國領眾既退,太上皇泣持力士手曰:“微將軍,阿瞞已為兵死鬼矣。”既而九仙媛、力士、玄禮,長流遠惡處,此皆輔國之矯詔也。時肅宗大漸,輔國專朝,意西內之復有變故也。
宋·李昉《太平廣記》卷一八八
上一篇:《李脫》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李脫》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杜甫》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杜甫》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