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朱云》人物故事小傳
朱云,(生年卒不詳)字游,魯(治今山東曲阜)人。年青時任俠好勇,年40改學《易》、《論語》,由豪俠而為名儒,奪席談經,為世人稱譽。元帝時,與少府王鹿充宗辯論《易》經理論,使他折服。曾任博士,遷杜陵令、槐里令。曾因不附中書令石顯而遭陷下獄。成帝時,丞相張禹惑帝,朱云不畏權勢,請斬張禹以正臣道。成帝命御史摔他下殿,他攀住門檻,仍然堅持。“朱云折檻”佳話,由此而來。后幸賴左將軍辛慶忌力爭,方免一死,自此,終身不仕。
〔正史〕
朱云字游,魯人也,徙平陵。少時通輕俠,借客報仇。長八尺干,容貌甚壯,以勇力聞。年四十,乃變節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將軍蕭望之受《論語》,皆能傅其業。好倜儻大節,當世以是高之①。
元帝時,瑯邪貢禹為御史大夫,而華陰丞嘉上封事,言‘治道在于得賢,御史之官,宰相之副,九卿之右,不可不選。平陵朱云,兼資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②試守御史大夫,以盡其能。’上乃下其事問公卿。太子少傅匡衡對,以為‘大臣者,國家之股肱,萬姓所瞻仰,明王所慎擇也。傅曰下輕其上爵,賤人圖柄臣,則國家搖動而民不靜矣。今嘉從守而圖大臣之位,欲以匹夫徒步之人而超九卿之右,非所以重國家而尊社稷也。自堯之用舜,文王于太公,猶試然后爵之,又況朱云者乎?云素好勇,數犯法亡命,受《易》頗有師道,其行義未有以異。今御史大夫禹潔白廉正,經術通明,有伯夷、史魚之風,海內莫不聞知,而嘉猥③稱云,欲令為御史大夫,妄相稱舉,疑有奸心,漸不可長,宜下有司案驗以明好惡。’嘉竟坐之。
是時,少府五鹿充宗貴幸,為《梁丘易》。自宣帝時善梁丘氏說,元帝好之,欲考其異同,令充宗與諸易家論。充宗乘貴辯口,諸儒莫能與抗,皆稍疾不敢會。有薦云者,召入。攝登堂,抗首而請,音動右左。既論難,連拄五鹿君,故諸儒為之語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因是為博士。
遷杜陵令,坐故縱亡命,會赦,舉方正④,為槐里令。時中書令石顯用事,與充宗為黨,百僚畏之。唯御史中丞陳咸年少抗節,不附顯等,而與云相結。云數上疏,言丞相韋玄成容身保位,亡能往來,而咸數毀石顯。久之,有司考云,疑風吏殺人。群臣朝見,上問丞相以云治行。丞相玄成言云暴虐亡狀。時陳咸在前,聞之,以語云。云上書自訟,咸為定奏草,求下御史中丞。事下丞相,丞相部吏考立其殺人罪。云亡入長安,復與咸計議。丞相具發其事,奏‘咸宿衛執法之臣,幸得進見,漏泄所聞,以私語云,為定奏草,欲令自下治,后知云亡命罪人,而與交通⑤,云以故不得。’上于是下咸、云獄,減死為城旦。咸、云遂廢錮,終元帝世。
至成帝時,丞相故安昌侯張禹以帝師位特進,甚尊重。云上書求見,公卿在前。云曰:“今朝遷大臣上不能匡主⑥,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謂,‘鄙夫不可與事君’,‘茍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賜尚方斬馬,斷佞臣一人以厲其余⑦。”上問:“誰也?”對曰“安昌侯張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訕上⑧,遷辱師傅,罪死不赦。”御史將云下,云攀殿檻,檻折。云呼曰:“臣得下從龍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將云去。于是左將軍辛慶忌免冠解印綬,叩頭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誅;其言非,固當容之。臣敢以死爭。”慶忌叩頭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己。及后當治檻,上曰:“勿易!因而輯之,以旌直臣⑨。”
云自是之后不復仕,常居鄠田,時出乘牛車從諸生,所過皆敬事焉。薛宣為丞相,云往見之。宣備賓主禮,因留云宿,從容謂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東閣,可以觀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復言。
其教授,擇諸生,然后為弟子。九江嚴望及望兄子元,字仲,能傳云學,皆為博士。望至泰山太守。
云年七十余,終于家。病不呼醫飲藥。遺言以身服斂,棺周于身,土周于槨,為丈五墳,葬平陵東郭外。
《漢書》卷六七
[注釋]
①高之:贊譽。②六百石秩:當時官職不同,食祿數量不同。御史大夫食祿600石,故稱。③猥:同偽,虛妄不實。④舉方正:舉薦品學兼優者,方正也稱賢良方正。⑤交通:聯絡。⑥匡主:改正皇帝的過失。⑦以厲其余:以警示其他人。⑧訕上:誹謗上級。⑨以旌直臣:以表彰敢說實話的大臣。
〔相關史料〕
【綱】故槐里令朱云言事得罪,既而釋之。【目】安昌侯張禹,以天子師,每有大政,必與定議。時吏民多上書言災異王氏專政所致,上至禹第,辟左右,親以吏民所言示禹。禹自見年老,子孫弱,恐為王氏所怨,謂上曰:“《春秋》日食、地震,或為諸侯相殺,夷狄①侵中國。災變之意,深遠難見,故圣人罕言命②,不語怪神,性與天道,自子貢之屬不得聞,何況淺見鄙儒之所言。陛下宜修政事以善應之,此經義意也。新學小生,亂道誤人,宜無信用。”上雅信③愛禹。由此不疑王氏。
故槐里令朱云上書求見,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謂‘鄙夫不可與事君,茍患失之,無所不至’者也。臣愿賜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頭,以厲其余!”上問“誰也?”對曰:“安昌侯張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師傅,罪死不赦!”御史將云下,云攀殿檻,檻折。云呼曰:“臣得下從龍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于是左將軍辛慶忌免冠,叩頭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使其言是,不可誅;其言非,固當容之。臣敢以死爭!”慶忌叩頭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當治檻,上曰:“勿易!因而輯之,以旌直臣。”
《綱鑒易知錄》卷一七
〔注釋〕
①夷狄:對周邊少數民族的蔑稱。②罕言命:很少談命運。③雅信:深信。
上一篇:《曾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曾鞏》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李吉甫》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李吉甫》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