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七
宗愨列傳
宗愨(?~465)是南朝宋時著名將領,自幼強悍好武,胸有大志。從軍后屢立戰(zhàn)功,受到君主的賞識,身居高位,死后仍享受配食孝武廟庭的待遇。
少有大志
宗愨,字元干,南陽涅陽(今河南鄧縣)人。叔父宗少文處事清高,拒不做官,宗愨小時候,被問到他的志向是什么,宗愨回答說:“愿乘長風破萬里浪。”宗少文說:“你若不能富貴,必然會破壞我家門戶。”宗愨的哥哥宗泌娶妻,新娘剛進門那天晚上家里遭劫,宗愨當年十四歲,挺身抵御劫匪,十幾個人都被打得分散開,不能進入室內。當時天下相安無事,士人都以鉆研文章義理為己業(yè),宗少文情操高潔,諸位子侄都跟隨他愛好文章典籍,然而宗愨卻任性好武,所以不被鄉(xiāng)親們所理解。
重裝甲馬畫像磚
這塊畫像磚上的人物服裝有褲褶出現(xiàn),再現(xiàn)了當時社會的衣著情況。
江夏王劉義恭為征北將軍、南兗州刺史,宗愨跟隨他鎮(zhèn)守廣陵(今江蘇揚州)。當時他的堂兄宗綺為征北府主簿,與宗愨住在一起,宗綺的妾與小吏牛泰私通。宗綺到府中值班,牛泰便偷偷地來與宗綺的妾幽會。宗愨知道了這件事,進屋殺死牛泰,然后把這件事告訴了宗綺。劉義恭認為他性情豪爽,沒有怪罪他,后來還讓他任補國上軍將軍。
屢立戰(zhàn)功
元嘉二十二年(445),朝廷要出兵征伐林邑國,宗愨自告奮勇表示愿意前往。劉義恭認為宗愨有膽量勇氣,極力推薦他,宗愨便被任命為振武將軍,任安西參軍蕭景憲的副官。他跟隨交州刺史檀和之圍困區(qū)粟城。林邑國派遣將領范毗沙達來解救區(qū)粟,檀和之派出一支偏軍來抗拒他,結果被敵軍打敗。又派遣宗愨出兵迎敵,宗愨便把軍隊分成數(shù)路,偃旗息鼓,悄聲前進,把敵軍攻破,于是區(qū)粟被攻下,軍隊進入了象浦。林邑國王范陽邁傾盡全國所有兵力來抵抗進攻,給大象披上全副鎧甲,前后不見邊際。宗愨認為外國有獅子可以鎮(zhèn)服百獸,于是做出獅子的形象來抵御大象,大象見后果然驚慌逃散,敵方兵眾也隨之潰亂,接著就攻克了林邑國。收繳了他們的珍異特產(chǎn),全是叫不上名字的寶物,其余雜物不可勝數(shù)。宗愨絲毫未取,他的行裝,除自己的被子、梳子、枕頭、刷子外,沒有其他東西了。文帝對他十分贊賞。元嘉三十年(453),孝武帝下令誅伐叛逆劉劭,命宗愨為南中郎咨議參軍,兼領中兵。等到事情平定以后,宗愨的功勞僅次于柳元景。
孝武帝即位后,以宗愨為左衛(wèi)將軍,并封他為洮陽(今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全州縣、資源縣)侯。孝建年間(454~456),一步步升遷為豫州(今河南東部、安徽省北部)刺史,監(jiān)理五州的各項軍隊事務。以前,同鄉(xiāng)人庾業(yè)家中富有,生活奢豪,穿著錦衣華服,吃著珍饈美味。與賓客相對而坐,擺膳時一定肴饌豐盛,足有一丈見方,而只給宗愨設米飯青菜。對客人說:“宗愨是軍人,習慣吃粗糧。”宗愨吃飽后便退席了,當時并沒有說任何不滿的話。現(xiàn)在,庾業(yè)做了宗愨的長史,治理梁郡(今河南商丘至安徽省碭山一帶),宗愨對他很寬厚,不因為以前的事情而心懷嫌怨。
大明三年(459),竟陵王劉誕占據(jù)廣陵(今江蘇揚州),并依此地發(fā)動叛亂,宗愨上表請求前去征討,他乘坐驛馬到達京都,當面接受皇帝的部署。皇帝停下車慰勞勉勵他,宗愨高高躍起數(shù)十次,左顧右盼,皇上感到他性情十分豪壯。待到出發(fā)時,讓他隸屬于車騎大將軍沈慶之,歸其統(tǒng)轄。起初,劉誕蒙騙他的兵眾說:“宗愨是幫助我的。”等宗愨來了之后,躍馬繞城喊道:“我就是宗愨。”劉誕的事情平息后,宗愨入京擔任左衛(wèi)將軍。大明五年(461),他跟隨皇帝打獵時,從馬上墜落下來腳部骨折,不能上朝當值,讓他做光祿大夫,加授金章紫帶。他有一頭好牛可供進獻給皇帝,官府要買他卻不肯賣,因此被免官。第二年又恢復了原先的職務。廢帝即位后,宗愨擔任寧蠻校尉、雍州(今湖北襄陽)刺史,并追加為都督。去世以后,追贈他為征西將軍,謚號肅侯,在孝武帝的廟庭祭祀中享受配食。
上一篇:宗弼列傳
下一篇:宗翰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