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基雅弗利生平簡介,馬基雅弗利歷史評價,馬基雅弗利怎么死的?
尼科羅·馬基雅弗利(NiccoloMachiavell,1469—1527),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政治思想家、歷史學家。他一生寫了許多著作,重要的有《君主論》、《論提圖斯·李維的〈羅馬史〉前十卷》、《戰爭的藝術》、《佛羅倫薩史》等,特別是《君主論》,對后世影響很大。馬基雅弗利在其著作中認為歷史發展的主要動力是政治斗爭,認為應從人的經驗和理智中引出國家發展的規律。他不再把圣經上的語句作為政治行為的依據,完全擺脫了神學的束縛。馬基雅弗利的這些觀點,對歷史科學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馬基雅弗利生活的時代正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的高峰時期。當時,意大利是世界上經濟先進發達的地區,也是文化藝術繁榮的國家,但是,在政治上卻沒有擺脫四分五裂的局面。法國、西班牙等西歐國家在十五世紀末已經完成了政治統一,建立起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的君主國,而意大利仍存在著各自獨立的米蘭、威尼斯、佛羅倫薩、那不勒斯和教皇轄地五個較大的國家以及許多小的封建領地,這阻礙了意大利新興的資本主義工商業的進一步發展。這些割據政權的統治者爭權奪利,戰爭不斷;他們玩弄權術,勾心斗角,為擊敗對手,還常常勾結外國,引狼入室。從1494年到1559年,爆發了法國和西班牙爭奪意大利統治權的“意大利戰爭”,歷時半個多世紀。這一切,使得意大利戰禍不息,政治混亂;人民生靈涂炭,災難重重。
面對著國家的這種困難處境,意大利許多進步的人文主義者,抱著愛國熱忱,希望為完成國家的統一、建立一個強大的意大利貢獻自己的才智。馬基雅弗利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1469年5月3日,馬基雅弗利生于佛羅倫薩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馬基雅弗利家族從十三世紀起,就是佛羅倫薩富有的世家大族,家族中許多人曾擔任政府重要職務。但是他父親只是一位律師,屬于這個家族中最貧寒的一支,只有城郊一小塊田產。他的父親曾在城市政府機構中工作,后因無力償還債務,被解除了公職。由于家境清貧,馬基雅弗利童年時代所受的正規教育不多。當佛羅倫薩的富家子弟紛紛就學于第一流的希臘語和拉丁語的學者時,他只能向不出名的教師學習。他主要依靠刻苦自學來豐富自己的學識,來掌握拉丁語和鉆研意大利語的典籍。這使他從小就養成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沒有沾染上當時盛行的模仿古典、博而不精的學風。他早年就以卓識創見受到人們的器重。
佛羅倫薩早在十四世紀就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到馬基雅弗利時,它是意大利工商業最發達的城市,也是文化藝術繁榮和人文主義者匯集的中心。還在1378年,這里就發生了世界上第一次手工工人起義(即梳毛工人起義)。從1434年起,大銀行家美第奇家族長期建立了貴族統治。1494年,佛羅倫薩爆發了由僧侶薩伏那羅拉領導的反對美第奇家族暴政的人民起義,恢復了十三世紀末葉建立的佛羅倫薩共和國,馬基雅弗利參加了這次起義,并在以前的老師、語法學家、當時任共和國第二大法官的馬塞洛·維吉里奧·阿德利安尼手下當書記,從而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活。1498年上半年,薩伏那羅拉被羅馬教廷以異端罪殺害。但共和國繼續存在。這時,阿德利安尼升任共和國第一大法官,馬基雅弗利被委任為第二大法官兼秘書。他的實際工作是在掌管軍事外交的“自由安全十人委員會”的領導下,起草政府的各種文件,和負責佛羅倫薩的防務,并多次被派遣到意大利各邦和法、德等國執行一些重要的外交使命。這些工作雖然繁重緊張,卻使他經受了政治實踐和外交斗爭的鍛煉,開闊了視野,積累了豐富的政治經驗。
1499年,他第一次出使到福爾利,會見伊摩拉伯爵夫人凱瑟琳·斯福爾扎,就佛羅倫薩繼續貸款給她的事宜進行談判。這時伯爵夫人因領地問題正和波爾查公爵作戰,急需錢款。
1500年,他首次到達法國,為處理比薩脫離佛羅倫薩宣布獨立,并尋求法國的支持的問題,同路易十二談判。在法國,他親眼看到了這個統一而強盛的君主集權的國家,了解到了歐洲一些君主國的國情和實力,懂得了外交斗爭的策略和其中的奧妙,同時也深感到佛羅倫薩和分裂的意大利在國外所受到的輕視,使他更關注祖國的統一和獨立。
1501年下半年,32歲的馬基雅弗利同瑪麗特·考爾西尼結婚。他雖然對妻子不夠忠誠,但兩人卻始終相處得很和諧。考爾西尼為他生育了5個孩子,死于1553年,晚于丈夫26年。
1502年,佛羅倫薩的一位國務活動家皮埃羅·索德利尼(1450—1522)當選為終身的政府首領——正義旗手。馬基雅弗利成為其得力助手。他感到,要使共和國強大,必須擁有一支自己的軍隊,于是,提出了一個軍事改革方案,建議18歲到30歲的公民都要服兵役,設立一支國民軍來取代斗志不強、紀律渙散、容易叛變的雇傭軍。這個方案被政府部門所采用。
1502年10月,他作為特使,奉命去到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的兒子凱撒·波爾查公爵在羅曼雅的軍營。波爾查是一個殘忍兇險奸詐的政治野心家,他運用武力和暴政奪取了整個羅曼雅地區,并想依仗其父親的勢力,霸占更多的領土,在中部意大利建立霸權。但是隨著亞歷山大六世的去世(1503),波爾查也很快倒臺了。馬基雅弗利在羅曼雅看到波爾查使用種種陰謀勾當但卻建立了秩序和統一,從中得到啟示。認為在當時的意大利也需要一個詭譎狡詐、勇猛殘暴的君主來消除封建割據局面實現統一。以后他在《君主論》中,就著重發揮了這種政治哲學思想。
1503年1月,他從羅曼雅回到佛羅倫薩,直到1506年底,這段時間他花了很多精力探究古往今來各種國家、特別是意大利的兵役制度。他認為道德是以實力為后盾的、實力是一切事業的基礎、一個國家其軍隊不精悍是不能久治長安的。他從古羅馬歷史學家提圖斯·李維的《羅馬史》中了解到,那時的軍隊主要由從征的公民組成,戰斗力強,從而使國家政權得到鞏固。同時,他看到當代波爾查所以能征服羅曼雅地區,重要原因也是組織了一支親自指揮的國民軍。從歷史的經驗和現實的實踐證明,必須為佛羅倫薩建設一支這樣的軍隊來鞏固統治。1506年底,他根據多年的研究成果,在過去制訂的軍事改革方案的基礎上,向十人委員會提交了一份關于建立一個新的軍事組織的建議書,很快獲得了批準,并新設置了一個專門負責兵役事務的機構,由他任秘書。他在城郊農村中征集了許多士兵,建成了一支以步兵為骨干的國民軍。他曾率領這支軍隊在1509年戰勝了比薩城邦的軍隊。
這期間,1503年伏里烏斯二世繼任教皇。1504年秋,馬基雅弗利著手寫長詩《意大利史》,還寫了一部現已失傳的仿阿里斯多芬風格的喜劇。1506年,他受十人委員會委托,跟隨伏里烏斯二世征戰,到烏姆布利安和愛米利亞一帶,對擺脫教皇國控制的城邦進行鎮壓。
1507年12月,他奉命出使德意志,會見馬克西米連一世;沿途路經威尼斯和瑞士。這次出國期間,他對瑞士和德意志的實力、民情和政治上的軟弱有了進一步的認識。1510年,他又赴法國布魯瓦,會見路易十二。經過多次的出訪觀察,他深深感到,要使意大利強大,就必須消除政治上的分裂狀態,驅逐外國侵略者。他開始專心致志研究救國治國的各種方案。
1511年,伏里烏斯二世組成“神圣同盟”,威尼斯、西班牙和羅馬教廷的軍隊聯合對抗法國。1512年,美第奇家族在西班牙軍隊的協助下,進攻佛羅倫薩,馬基雅弗利訓練的國民軍遭到失敗。美第奇家族在佛羅倫薩恢復了統治。
馬基雅弗利原想再效忠于美第奇家族,但他的政敵和仇人抓住他曾在共和國政府擔任重要職務這個把柄,對他進行攻擊,使他在1512年11月7日被解職并被逐出佛羅倫薩城,禁止自由行動一年。1513年初,他又被誣控參與一項反對美第奇家族的密謀,遭到逮捕、囚禁和嚴刑拷打。1513年3月,彼特羅·美第奇之弟、紅衣主教焦旺尼·美第尼當選為教皇(利奧十世),他才獲釋,但仍處處受限制。
到此,他的政治生命基本結束。以后,他長期隱居在桑卡斯西安諾附近自己的小莊園里。他失去了官職,田產收入微薄,過著清貧艱苦的生活。空閑的時間多了,他開始用意大利語從事著述。他一生的最后時期,雖然政治上失意孤獨,但是在學術上卻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從1512年起,他執筆撰寫《論提圖斯·李維的<羅馬史>前十卷》,1513年稍晚于《君主論》完成。這不僅是一部歷史著作,而且是一部政論著作。書中明顯地反映了他的共和主義思想和民主觀點。如在“普通人要比國王聰明和穩健”這一章中,他認為諸如行政監察權、審判權等應該屬于人民。他分析了古羅馬時代的各種歷史事件,考察了一切可能的政治形式作為借鑒,探討當代意大利的政治體制問題。他認為,共和制是最理想的政治形式,因為在這種體制下,沒有個人獨裁,每個公民都獻身于社會,都有個性自由。但他根據自己的親身體會和政治經驗,確認在十六世紀的意大利要建立這樣的共和國,還不大可能。他對封建教會不抱好感,他尖銳地指出:“教廷使意大利充滿動亂,它在意大利只是一個中等諸侯,既無力統一意大利,又不允許意大利出現一個強大的世俗君主”;“教會使我們國家四分五裂,現在仍讓它四分五裂”。他把統一意大利的希望,寄托于一個強悍精明的君主,來建立一個強大的君主政權。他提出了自己的政治道德觀念,認為使用欺詐等不義手段在平時是不允許的,但在戰爭中是必要的,“因為當國家處于生死存亡關頭,那就不存在正義或不義、仁慈或殘忍、體面或丟臉的問題。其他一切考慮都應擱置一邊。必須奉行能夠拯救她的生存和自由的方針”。這種政治哲學思想,他在《君主論》中作了進一步系統的闡發。
1513年下半年,馬基雅弗利寫成了他的代表作《君主論》,全書共26章,通過歷史上和當時的許多大小實例,具體地說明一個君主應該具備哪些條件和才能,應該怎樣治理和鞏固自己的君主國。他為了討好美第奇家族,于1513年把本書獻給彼特羅·美第奇的兒子羅倫索·美第奇。他認為,意大利分裂割據嚴重,又遭受法國、西班牙等強鄰的蹂躪,要使國家統一,使意大利“從野蠻人手中解救出來”,唯一的辦法是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具有無限君權的、擁有一支按普遍兵役制組成的國民軍的君主政權。他在書中多次用很大篇幅來討論亞歷山大的兒子凱撒·波爾查,對其為奪取政權所施展的一切陰謀卑鄙的伎倆備加贊揚,要求那些想統一意大利的君主把凱撒·波爾查作為最好的效法對象。他主張君主應該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為了達到政治目的,可以背信棄義,不擇手段。他說:“我們時代的經驗證明,正是那忽視諾言,善于詭計惑人,而最后戰勝了那些專講信義的人的君主,才創下豐功偉績……。君主必須會那樣隨機應變,以便遵循時代潮流和變幻無常的命運所指示的方向,正如我以上所述,如有可能,不要離棄善良的道路;但是如果必要,要善于走惡毒的道路”。馬基雅弗利的政治學說擺脫了宗教和道德的束縛,面向現實世界,奠定了資產階級政治學的基礎,反映了意大利新興資產階級要求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民族國家的愿望,這在當時是有一定進步意義的。但是,這本書在當時并未起到他所預想的作用,直到資產階級建立了統治才逐漸為以后的統治者包括法西斯主義進一步發揮,從而形成后世的“馬基雅弗利主義”。
1519年初,馬基雅弗利同其他幾個政治家一起,應教皇利奧十世和他的侄兒朱利奧·美第奇的邀請,曾就佛羅倫薩建立一個接近自治的政府問題發表過意見,并專門寫了一篇論文,建議施行一種永久性的自由邦制度。以后,美第奇家族請他在政府中擔任過一些無關緊要的職務。
1519年至1520年,他撰寫了《戰爭的藝術》。書中分析了歷史上的著名戰役,研究了當代西歐各國的軍隊配備情況和采用的戰術原則,并結合自己的軍事生活經驗,對諸如國民軍的優點、步兵的運用等許多戰略戰術問題作了簡明扼要的論述。因其軍事學上的成就,恩格斯說:“馬基雅弗利是政治家、歷史家、詩人,同時又是第一個值得一提的近代軍事著作家。”1520年他寫了一本《卡斯特魯喬傳》。卡斯特魯喬是十三世紀末到十四世紀初意大利盧卡的公爵,曾進攻佛羅倫薩并獲得勝利。馬基雅弗利通過這個人一生的經歷,刻劃了一個他所滿意的典型暴君的形象,其中有許多情節是虛構的。
這時期,他還翻譯了《安特利亞》和編了三部喜劇,其中最負盛名的是《曼特羅哥拉》,劇中用機智、幽默的筆調,描繪了一個既愚蠢而又自作聰明的丈夫以及一個荒淫無恥的教士,辛辣地譏諷和揭露了意大利社會的黑暗腐敗。此外,還寫了一些清新、活潑、優雅的詩歌和散文。
1520年,他被聘請為史官,編纂《佛羅倫薩史》。這部著作于1525年完成,共八卷,是獻給教皇克萊門特七世(朱里奧·美第奇)的。書中不單單寫了佛羅倫薩的歷史,實際上敘述了意大利從西羅馬帝國末年一直到1492年“豪華者”羅倫索·美第奇去世為止的千余年歷史,回顧分析了整個國家和民族興亡盛衰的過程和原因,從而通過一樁樁活生生的歷史事實來針砭現實問題,闡明他的政治主張。這部著作保存了許多意大利的珍貴史料,充分反映了他的人文主義思想,同時,創立了一種受到普遍稱贊的簡潔明確、生動優雅的意大利語的散文風格。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稱《佛羅倫薩史》是“一部杰作”。
1526年春,教皇克萊門特七世曾委派馬基雅弗利檢查佛羅倫薩的軍事堡壘。同年夏,又任命他為教皇軍務大臣的隨從。他陪同軍務大臣去過克利蒙那,波隆那等地。
1527年5月,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率兵洗劫羅馬。這個消息傳到佛羅倫薩,引起人民憤慨;5月16日,爆發了反對美第奇家族統治和外國占領者的起義,美第奇家族被放逐,共和國又重新建立。
馬基雅弗利滿懷喜悅回到佛羅倫薩,希望新建立的共和國政府考慮到他當年的功績,給以任用,使他能貢獻余生。可是人們嫌他曾跟美第奇家族有過瓜葛,拒絕了他的要求。他受此打擊,深感失望,憂郁成疾,于1527年6月22日病死,遺體埋葬在佛羅倫薩桑塔·卡羅奇教堂內。
本文由謀略學網整理發布,若轉載本篇文章,請保留本文出處與鏈接。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mouluexue.com/renwuzhi/2020051742.html
上一篇:馬克思生平簡介,馬克思歷史評價,馬克思怎么死的?
下一篇:馬爾科維奇生平簡介,馬爾科維奇歷史評價,馬爾科維奇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