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瑋
字璜甫,一字藩青。文登人。贈監察御史,鄉賢元和子。順治十四年 (1657) 舉人,授江西馀干縣知縣。單騎赴任,家累皆不從。禮士愛民,凡有關風化者,皆次第舉行。在任不到3年,以廉直為上官所忌恨,郁郁不得志,遂以疾歸。卸任后,行李一卷,除書籍數卷,外無他物。行至孤山,離家90里卒。死后祀馀干縣名宦祠,馀干縣為呂瑋豎去思碑,以志懷念。文登則入鄉賢祠。
附: 馀干《呂公去思碑記》
不夜呂公,學宗洙泗[1],才雄韓歐[2],以巍科揀選來令馀邑。未三年而致政,合邑若赤子之去慈母而不忍。於是謀所以紀遺愛者,則在勒詞片石,而以語於不佞[3]藻。藻候選里居,數載教澤,敢曰“不知? ” 而文采不宣,則非能言侯者,故與其為吾言,不如言合邑之言而已矣。其言曰: “吾儕何知,但知我侯之清介[4]自持,禮士愛民,為前此所間有,為后此所不無可。” 是言也,非沐浴於深仁厚澤者,未有知其誠然也。馀邑自秦置縣以來,賢侯屢出,若杜,若竇,若邵。政教之善,則一時風俗人才,理學事功,如趙忠定、柴南溪、饒雙峰,吾祖弋溪公及蘇云崖、張古城、章冠山、李及泉諸先生,從祖文敬公、玄毓公輩,遂表江右而特著。國朝定鼎甫三十年,而八閩變起[5],馀干適當起沖,凋敝之甚,雖善政善教,未易卒復其舊。癸亥年(1683)春,我侯呂公,本慈良之性,起瘡痍之民。暮饋懔乎四知[6],催科寓以撫字[7]; 蔬薪概從時值,鄉落毫無取辦[8]。與諸士約期會課,細閱詳評,不以寒暑而輟。嗣是建學宮、修邑乘,凡有關風化者,次第舉行。又新縣堂以出政令,輯[9]城垣以固疆圉,創營署以便兵民,清街道以利行旅。事可一勞永逸者,則毅然身任而不辭。且也折重囚每為求生,旌善良不輕許可。蓋其為人,內明而外恕,故望之藹乎其可親; 而所可者卒不徇人以為不可,所不可者必不偏聽以為可。假侯治及瓜期[10],其善政之得民當倍於杜、邵諸公; 而善教之入人,行使理學事功,蔚然挺茂,上繼乎先世之隆。乃侯性廉靜,值多事之會,不樂曲意以任厥職,遂解組請休。行李蕭然,圖書數卷外,絕無他物。嗟乎! 維越之水[11],侯洵足況[12]矣。夫侯方以廉能見重於當事,以仁惠見戴於下士,治行為江右第一,內召超擢[13],有可指日俟者。顧乃勇退罔戀[14],真彭澤后僅見而已。雖然,侯之深意,豈誠厭勞求逸乎?其歸也,蓋尤思倡明圣道,裁成后學,宏教澤於無窮云爾。乃合邑則以我侯為前此所不多覯,為后此所不可無者,始而匍匐借寇[15],繼而班生之舟欲仙,共立石以紀明德,藻能以言盡侯乎! 惟是述合邑之言之意,以壽諸石,俾后之誦斯文者,恍然親沐其休光云。侯諱瑋,字藩青,山東文登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家[16]治晚生胡思藻撰文。
【注釋】
[1] 洙泗: 即洙、泗之水。古時二水自今山東泗水縣北合流而下,至曲阜北,又分為二水,洙水在北,泗水在南。孔子居于洙、泗之間,教授弟子。后因以“洙泗”為儒家代稱。
[2] 韓歐: 指唐代韓愈、宋代歐陽修。
[3] 不佞: 無才。自謙詞。
[4] 清介: 清高耿直。
[5] 八閩變起: 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興化等八路,明改為八府,所以有八閩之稱。“八閩之變”指康熙十二年 (1673年) 繼吳三桂之后,靖南王耿繼茂之子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相繼反叛之事。
[6] 暮饋懔乎四知: 意謂拒絕一切饋贈。暮饋,暮夜饋贈,東漢楊震為東萊太守,道經昌邑,縣令王密求見。至晚,以十金送楊震,說: “暮夜無知者。”楊震曰: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 ”密愧而退。后稱暗中賄賂為“暮夜金”。
[7] 催科寓以撫字: 催促完納租稅時,對百姓含著像父母般的關愛。
[8] 鄉落毫無取辦: 不煩百姓籌措供給。取辦,置辦。
[9] 輯: 整修。
[10] 假侯治及瓜期: 假如呂知縣治理到任滿之期。瓜期,任滿更代之期,猶“瓜代”。
[11] 維越之水: 只有越水。
[12] 洵足況: 的確能夠與其相比。
[13] 超擢: 越級提拔。
[14] 罔戀: 毫無留戀。
[15] 匍匐借寇: 意謂平民士紳攔路伏拜而挽留。借寇,為地方上挽留官吏的典故。典出 《后漢書·寇恂傳》 : 恂曾為潁州太守,頗多政績,后離任。建成七年 (公元31年) ,光武帝南征隗囂,恂從行至潁州,百姓遮道,謂光武帝曰: “愿從陛下復借寇君一年。”
[16] 年家: 科舉時代同年登科者兩家之間的稱呼。
上一篇:呂沛惇
下一篇:呂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