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館建筑·郟縣山陜會館
郟縣山陜會館又名山陜廟,位于郟縣城關(guān)鎮(zhèn)西關(guān)大街西段北側(c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汝水向東南經(jīng)襄城,入北舞渡,至周口鎮(zhèn),是清代重要的水運通道。郟縣位于汝水河北岸,同時也是洛陽至汝陽、南陽、賒店等商業(yè)中心的陸路通道。清代初期郟縣經(jīng)濟繁榮,商賈云集。為方便洽談生意、迎賓宴客,山陜二省客商捐資置地興建郟縣山陜會館。會館創(chuàng)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其后雍正、乾隆、嘉慶時期又增建了鐘樓、鼓樓及山門式戲樓及殿堂館舍等。
郟縣山陜會館由廟院、后院、東院三部分組合而成,坐北朝南,南北長105m,東西寬60m,占地6825㎡,現(xiàn)存古建筑9座。三院高墻相隔,獨立成院,建筑布局很獨特。
大門外有照壁,寬8m,高7m,厚1m。基座用質(zhì)地堅硬的紅石砌筑,灰泥抹縫,上部用青磚砌筑,灰瓦覆頂。照壁背面正中鑲嵌磚雕團龍。
大門與戲樓融為一體。面闊三間,二層單檐懸山式建筑,灰筒瓦屋面。正門上為懸挑木構(gòu)垂花門,單披檐歇山式,石雕門額“山陜廟”。門樓一層三間,明間供人出入,兩次間為門衛(wèi)及接待之所。二樓面北,為三間戲樓,構(gòu)架為七架梁,脊檁墨書“嘉慶二十四年重建”及有主持、泥水匠人名字等內(nèi)容的題記。平板枋裝飾透花鏤雕,圖案有二龍戲珠、獅子滾繡球等,置五踩重昂斗栱,左右出45°斜栱。明、次間斗栱雕刻華麗,耍頭雕為龍首,上昂雕為卷曲的龍身,下昂雕為卷曲的龍尾,造型別致,構(gòu)思精巧。門與鐘樓鼓樓之間為左右便門,高墻門上為懸山頂。
鐘樓、鼓樓位于戲樓兩側(cè),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各用木柱12根,為高臺重檐歇山式建筑。樓下臺基高4m,檐下施三踩單下昂斗栱,渾厚樸實,飛檐挑角之下懸掛風(fēng)鐸。脊飾雕磚精美,兩端有吻獸,脊之正中有雕磚麒麟馱寶瓶造型。戧脊上祥龍昂首,脊端各立儐伽。
正殿面闊五間,進深8.4m,歇山式灰瓦頂建筑。檐下施五踩重昂斗栱。該殿歇山收山達到一間,非常罕見。
后殿面闊三間,進深8m,為二層懸山式灰瓦頂樓閣建筑,前檐下置五踩重昂斗栱。平身科斗栱形制同戲樓,耍頭為龍首,二層昂圓雕為龍身,一層昂雕為龍尾。
照壁(文宣提供)
大門與鐘鼓樓(賈付軍提供)
鼓樓、戲樓、鐘樓立面圖(文宣提供)
鐘樓脊剎與脊飾(賈付軍提供)
門匾及垂花雕飾(文宣提供)
大門檐部斗(賈付軍提供)
上一篇:民居建筑·郟縣臨灃寨
下一篇:文廟書院建筑·郟縣文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