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建筑·沈丘至元清真寺
沈丘至元清真寺位于沈丘縣槐店鎮清真寺街,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至元清真寺因始建于元至元年間(1264—1294)而得名,民國時期亦稱“老寺”。金正大八年(1231),蒙古窩闊臺合罕征調中亞各族人,其中包括穆罕默德·阿里所率的波斯營隊,隨軍進攻金國臨時都城汴京(今開封)。平金后,波斯營隊被編入蒙古“探馬赤軍”,駐屯古項地(今沈丘縣城)東郊。至元十年(1273),阿里在西天寺(今幸福街)西側創建了豫東第一座“麥斯吉德”教坊——至元寺,明弘治十五年(1502)遷建于現址,由牌坊、山門和三進院落組成,有大小房舍63間,取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壽數而建。明末部分建筑毀于兵燹。清順治十年(1653)重建。道光、咸豐、光緒年間三次修繕,1911—1915年再次重修。
沈丘至元清真寺為仿園林廟宇式建筑,坐西朝東,兩進四合院,整體布局呈正方形,由主院、南庭院、西宅院組成。現存寺院占地4304㎡,主要建筑有寺門、過殿、拜殿、大殿、卷棚、廂房、講經堂、耳房、女拜寺、沐浴房、倉儲房等。
寺門面闊三間,進深一間,為前后廊單檐硬山建筑。左右廂房各三間,為單檐硬山灰瓦頂。過殿面闊三間,兩山八柱敞庭,單檐硬山灰瓦頂,墀頭磚雕植物圖案。兩側南北講經堂各三間,單檐硬山灰瓦頂,并各帶一耳房。卷棚與大殿為勾連搭式建筑,由天溝相連。拜殿面闊五間,單檐硬山卷棚灰瓦頂。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硬山灰瓦頂建筑。原北庭院內經月亮門進入園林,園中有古亭兩處,古槐參天,為回民休憩、習武之所。
寺院原藏有明代陜西黑伯李阿訇手抄經書100余冊,各種版本及手抄經書1486冊,以及李東連阿訇名畫《三羊開泰》《七賢圖》,匾額有古庫法體“臺思米”,皇帝萬歲牌位,清嘉慶六年(1801)河南巡撫牛鑒題“明經堂”,直隸總督兼陜甘巡撫使巴圖魯海速魯題“道元無極”,云南督軍張鳳鳴題“道遵獨一”,沈丘籍副將、正定府鎮臺馬遷襄題“是有真宰”及中原書法名家李潤科書楹聯“獄海火烈要是欲火點捻,考賽水甜究從德水發源”,清光緒年間(1875—1908)本邑大伊瑪目杜寬題“德步桑梓”“功補造化”等,另有碑刻13通。這些文物至今仍有部分保存,堪稱珍品。
過廳梁架(張斌遠提供)
過廳(張斌遠提供)
大殿內部梁架(張斌遠提供)
上一篇:道教建筑·沁陽靜應廟
下一篇:紀念建筑·洛陽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