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建筑·安陽馬氏莊園
馬氏莊園位于安陽縣蔣村鄉西蔣村,南臨珠泉河,背靠粉紅江,西為水冶鎮,東為安陽城,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馬氏莊園是一座集居住、祭祀、防衛諸功能于一體的大型封建地主莊園。莊園始建于清光緒六年(1880),至民國十三年(1924)前后止,是清末兵部侍郎、督察院右督副使、兩廣巡撫馬丕瑤的府第。莊園總占地面積2h㎡,建筑面積5000多平方米,計有門、廳、堂、廊、室、樓共308間。整個建筑群分為南、中、北三個區共21座院落,規模宏大,保存完整。
馬氏莊園中區規模最大,院落坐北朝南,東西排列四個院落,除最東邊院落為兩進外,其余均為四進大院。這三個院又以中路為主,東西兩側為次院,中軸線上分別為大門、儀門、兩座廳堂、寢房(樓)或繡樓,東西廂房中軸對稱,地面由南向北逐院抬高。中區主要是馬丕瑤和長子、四子的居住區,建筑規模大、規格高。建筑多數帶有前廊,灰筒瓦覆頂,隔扇座花、雀替、墀頭、門墩、柱礎等處雕刻華麗,圖案精細,脊飾牡丹、荷花等圖案,立體感強,是豫北民居中雕刻藝術的精華。中區東邊院落為兩進四合院,是馬氏家廟兼私塾,院落寬敞,房屋開間大,臨街兩層樓建筑明間、稍間各開一個拱券門,南面臨街正門石門額題“馬氏家廟”,左右兩門額分別篆刻“家規”“追遠”。二樓北面帶廊,南面五間開大方窗,采光極好,是馬氏子弟的私塾——家學樓,專供學童讀書。正堂屋為祭堂,帶前后廊,是中區面闊最寬的一座房,是祭祀的重要場所。二進院兩廂房體量小,各三間,正房是靈位的祭堂,前帶月臺,是馬氏莊園唯一帶月臺的建筑,充分體現該建筑在祭祀活動中的重要性。再東原是馬氏花園,現已不存,從殘存的門匾“珠洹繞翠”“秀環珠水”可以推測出當時花園的自然環境。
北區是兩進四合院,在中區西北300m處,院落坐北朝南,南軸線上由南向北分別為大門、過廳、寢樓,兩個院落廂房呈中軸對稱。房墻體有方孔,應是戰亂年代用于防御的射擊口。從金檁上的題記看,該區建筑應是民國年間所建。
南區為四進四合院,坐南朝北,建成于1924年,帶有異域建筑風格。中軸線上由北向南分別為大門、儀門、廳堂、院門、寢房、后罩房,主要建筑體量均大于中區。該院走廊上的倒掛楣子為桃尖狀券門,外部色彩為藍色,帶有伊斯蘭教建筑特征。正房和門多帶有斗栱,雕刻的麻葉頭十分精致,抱頭梁刻龍狀。房屋多帶有前廊,柱礎上刻有動物、怪獸等,抱鼓石雕鑿細膩。房脊雕花內容豐富,立體感強,是瓦作中的藝術珍品。南區東院留有過道可通各院,逢年過節或慶典活動時,才把過廳門全部打開。
馬氏莊園分區合理,各區建筑多施精美雕刻,藝術效果顯著,為豫北地區典型的民居建筑。
中區、南區總平面圖(文宣提供)
南院(文宣提供)
中院外景(文宣提供)
中院主院前院(文宣提供)
中院主院東繡樓(文宣提供)
庭院一角(文宣提供)
門樓(文宣提供)
上一篇:佛教建筑·安陽靈泉寺道憑法師燒身雙石塔
下一篇:佛教建筑·安陽高閣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