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廟·媽祖廟·福建莆田媽祖廟
媽祖留下了許多救難濟世的動人故事,在她的身上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對真、善、美的理想追求,因此媽祖被奉為救苦救難的海上女神。
目前,我國臺灣有八百多座媽祖廟。
近年,每年到湄洲朝拜媽祖的海內外游客均逾百萬人次,其中,我國臺灣信眾多達十萬人次。
媽祖,又稱為天妃、天后,姓林,家在福建莆田縣湄州島,其父是五代的閩都巡檢。媽祖生于宋代初年,出生后彌月不啼,所以被名為默娘。七八歲時,跟隨塾師研讀經史,記憶驚人,能過目不忘。平時很少言笑,常誦經禮佛,幫母親織布。傳說某日媽祖正在織布時睡著了,忽然夢見海浪濤天,一只海船被大風打翻,落水者竟是她的父親及兩位哥哥,于是她便急忙前去搶救。她用嘴銜著父親的背衣,兩只手緊拉著兩個哥哥的手臂,奮力向大陸游去。正當她與浪濤搏擊之時,忽然聽到母親的呼叫聲,她急忙答應。她剛剛張嘴,父親從口中脫落,沉沒于惡浪之中。驚醒后她向母親哭訴夢中事情,母親認為夢中之事不足為信。不久惡耗傳來,父親及二兄渡海途中果遇風暴,帆船覆沒,二兄得救生還,而父親溺水而亡。默娘痛不欲生,恨未能及時搶救父親,于是更加勤謹禮佛,發誓終生不嫁,在家奉侍老母。28歲時未見病疾卻突然逝世。傳說默娘去世后時常顯靈,飄然往來于海上,凡海上出現驚濤駭浪,必救人于海難之中。此后,人們都奉祀她為保佑神靈,立祠祈祀。后來不但漁家求她保佑海上平安,家中有人患病也向她求祈。漸而廟宇遍布沿海各地,并累加賜封。我國臺灣居民從莆田縣湄州嶼一帶媽祖廟分香入臺的叫做“湄州媽”;從同安一帶媽祖廟分香入臺的叫做“銀同媽”;從泉州一帶媽祖廟分香入臺的叫做“溫陵媽”。閩臺兩地不但有眾多媽祖廟,而且一般沿海漁民船民家里都設媽祖神龕,每條海船上也設有媽祖神堂。
莆田湄洲島媽祖廟,為中外媽祖廟之祖。湄洲媽祖廟創建于媽祖“羽化升天”之時,歷代每敕封一次,便奉旨重修擴建一次。
湄洲島媽祖廟位于該島北端的牛頭尾山麓,建筑群以前殿為中軸線縱深300米,高差四十余米。從山門、儀門到正殿,由323級臺階連綴兩旁的各組建筑。媽祖廟山頂建有14米高的巨型媽祖石雕塑像,面向大海,栩栩如生。在媽祖廟附近,有“升天古跡”、“觀瀾石”、“媽祖鏡”、“潮音洞”等景觀,廟里還有重修碑記、御賜金璽、御賜匾額等文物。
如今海外有媽祖廟四千多座,分布在美國、日本、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緬甸等二十多個國家。
農歷三月二十三日是媽祖誕辰日,農歷九月初九日是媽祖升天日。海內外的媽祖信眾,每年逢此二日紛紛趕赴湄洲尋根謁祖、祈禱平安者數以幾十萬計。
上一篇:名人廟·孔廟·福建泉州孔廟
下一篇:神靈廟·圣姑廟·舟山圣姑礁摩崖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