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虞滅虢事件始末
昔我往矣,黍稷方華。今我來思,雨雪載途。
王事多難,不遑啟居。豈不懷歸?畏此簡書。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既見君子,我心則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執訊獲丑,薄言還歸。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詩經·小雅·鹿鳴之什·出車》
晉國的內亂并不能掩蓋晉國當時的狂飆突進,可以說從晉獻公進行改革開始,晉國就一直處于對外擴張的進程中。
晉國對南擴張的路上,有兩個障礙——虞和虢。兩者都是周的封國,此時的虢國比較強大,它的疆域北至黃河以北的下陽城(今山西平陸縣南部),西達今陜縣、盧氏,南達今嵩縣北部,東至今澠池縣境,其都城為上陽城(今三門峽市區李家窯村一帶)。而毗鄰晉國的虞國比較弱小,但地勢險要,是晉國通往虢國的必經之路。虢、虞兩國相互依存,結成聯盟,抵抗晉國的蠶食。
公元前668年,晉國入侵過虞國,遭到頑強抵抗,最后鎩羽而歸。回來后晉獻公問國內的大臣:“怎樣才能順利通過虞國呢?”大夫荀息(晉國六卿中知氏的祖先)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價值連城的美玉和寶馬,他就會轉而與我們結盟的。”晉獻公有點兒舍不得自己的珍藏品,支支吾吾不肯做決定。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不能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里罷了。”經過勸說,晉獻公采納了荀息的計策。
公元前658年(晉獻公十九年),晉獻公對虞公說:“早先我的先君莊伯、武公平定晉國內亂時,虢國常常幫助他們討伐我們,又收留晉國逃亡公子,如果不加誅滅,將給后代子孫留下隱患。”虞國雖然同意借路,但是只允許小規模部隊過境。于是晉國就派出精兵討伐虢國,攻下下陽后凱旋而回。
公元前655年(晉獻公二十二年),晉獻公再次向虞國請求借路討伐虢國。
虞國大夫宮之奇向虞君進諫說:“不能借路給他,否則虞國就會滅亡。”虞君說:“晉國與我是同姓,應該不會攻打我們。”宮之奇反唇相譏,現在這個時代連同族都開始相殘了,何況還是有著篡位傳統的晉國呢。他用“曲沃代翼”事件打比方,說:“再說虞國與晉國的親近能勝過晉君與桓叔、莊伯的親近嗎?桓叔、莊伯的家族有什么罪,晉君竟全部誅滅了他們。虞國與虢國,是嘴唇與牙齒的關系。嘴唇沒有了則牙齒就寒冷。”可是虞公得到了晉國的大筆賄賂,不聽勸告,就答應了晉國。
當時,虢國君與犬戎正大戰于桑田(今靈寶境內),聽說晉軍入侵,邊境要塞下陽再次失守,急忙回師相救。犬戎大軍追襲于后,虢軍大敗。虢國君幸免于難,回到都城守御,但是已經失去和晉國軍野戰的兵力了。
晉軍圍上陽五個月,城中糧柴俱絕,士卒疲憊,百姓日夜號哭,城池岌岌可危。虢國君說:“我的祖上曾經是周天子的卿士,怎能對一個諸侯卑躬屈膝?”于是,虢國君乘夜開城,帶公族突圍,率家眷奔往京師洛邑。晉軍隨即攻入上陽,滅亡虢國。
晉軍回師時,襲擊虞國,俘獲了虞君,遷走了虞國的宗廟,讓手下的士大夫繼承了虞國的祭祀。荀息牽來以前送給虞君的馬呈給晉獻公,晉獻公感嘆著說:“馬還是我的馬,可惜老了。”——晉獻公其實也一半是感慨自己,他當時已經五十多歲了。
假虞滅虢之后,晉國的領土南接黃河,和周王室的直接屬地接壤,可以說真正踏入了中原腹心地區,具備了爭霸的條件。
不過還沒有等到晉獻公開始爭霸,他的時間就過去了。
公元前651年,晉獻公病情加重,就對荀息說:“我把奚齊作為繼承人,他年齡小,大臣們不服,恐怕會有禍亂,您能保護他,讓他成為一個真正的國君嗎?”荀息說能。晉獻公就問用什么做憑證。荀息豎起手掌發誓說:“他日我們在九泉之下相見,我不會覺得愧對您,這就是我的誓言。”——之前,發誓都是對神明許下諾言,這是中國歷史記載的第一次對個人的發誓。
同年九月,晉獻公去世。荀息擔任國相,主持國政。
相國荀息按照獻公的遺命,奉奚齊為晉侯,驪姬為國母。奚齊登位后,悄無聲息地對軍事大權進行調整。
然而,十月,晉獻公的葬禮還沒有結束。重臣、太子申生的老師里克就在守喪的地方殺死了奚齊——更加可悲的是,所有的晉國大臣都對此作壁上觀。荀息心中悲憤,準備以死來面對自己的誓言,有人說不如立奚齊的弟弟悼子并輔佐他,那樣也可以面對晉獻公了。于是,荀息堅持立場,立悼子為君。
后來,十一月里克再次發動政變,這次是在朝堂聚會上殺死了新君悼子。萬般無奈,荀息在悲憤中自殺。
上一篇:保衛華夏-春秋故事-春秋時代歷史
下一篇:假虞滅虢:奇襲戰之范本-春秋故事-春秋時代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