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立志的陳景潤
1933年5月22日,陳景潤出生在的福建省福州市的閩侯鎮。當時政治腐敗,民不聊生。他的父親陳元俊是一個郵電局的小職員,父親想讓兒子過得比自己更好一些,于是為兒子取名景潤。陳元俊添了個兒子,他的同事都向他賀喜,他卻為新添的責任而滿腹惆悵。
就這樣,小景潤在艱苦的環境中一天天長大了。他們家由于人丁眾多,經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但艱苦的環境也磨煉了小景潤的意志,這也為他日后成才打下了基礎。
平時,他的媽媽由于擔心小景潤在外面不安全,因此很少讓他單獨到外面去玩。有一天,外面的猴戲耍得熱鬧極了,小景潤忍不住鬧著要出去看。
“媽媽,我想去看一下猴戲,行嗎?”小景潤央求道。
媽媽看著小景潤企盼的眼神,心想好長時間沒讓兒子出去散散心了,畢竟兒子還是在玩的年齡,心疼兒子的她這次只好讓步。
可是,剛過一會兒,小景潤就哭著回來了,還邊說:“媽媽,我怕,外面警察在抓人!”
媽媽緊緊摟住被嚇得渾身發抖的兒子,眼淚盈眶。
陳景潤就是在這種令人心驚膽戰惶恐不安的年月里度過了他的童年。他的那種沉靜、孤僻的性格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形成的。
轉眼間,小景潤已經7歲了,到了上學的年齡。在所有的學科中,他對數學特別喜歡。只要遨游在代數、幾何、三角的解題過程中,他就能夠忘卻所有的煩惱。
陳景潤平時少言寡語,但他非常勤學好問。為了不影響老師的正常工作時間,他總是利用課下時間或是在放學的路上,邊走邊向老師請教數學問題。
他自己說:“只要談論數學,我就會滔滔不絕,不再沉默寡言了?!痹谝粋€初春的中午,最后一節課的下課鈴聲響了,同學們都擁擠著走出教室回家吃飯。陳景潤卻不緊不慢地走在最后。他從書包里拿出來一本剛從老師那兒借來的參考書,邊走邊看。
他的眼睛緊盯地在書本上,一刻也舍不得離開,書上的內容緊緊地吸引著他,他什么也顧不上想了。他那神態就像一個饑餓的人撲到面包上一樣。就這樣,由于他的注意力非常集中,竟然撞到了一棵樹上。只聽見“哎喲”一聲,他還以為撞到別人了呢,連忙道歉,抬頭仔細一看,才發現原來是棵樹。
“哎,怎么走到這里來了?!彼匝宰哉Z地說道。然后,他又捧著書本往前走去。
這一幕,恰好被班里的幾個調皮鬼看在了眼里。從此,陳景潤又多了一則讓人取笑的材料。
抗日戰爭爆發初期,陳景潤剛剛升入初中。很多大學也從淪陷區遷到這偏僻的山區來了。大學的教授和講師也來初中教課,其中有一位數學老師,使陳景潤的人生之路發生了根本的改變。他就是曾經任清華大學航空系主任的沈元老師。這位航空界的泰斗,以他淵博精深的學識、誨人不倦的精神深深地影響著年少的陳景潤。
有一次,沈元老師向學生講了個數學難題,叫“哥德巴赫猜想”,同學們都很感興趣,教室里像炸開了鍋似的,學生們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了。
他最后又說了一句話:“自然科學的皇后是數學,數學的皇冠是數論,而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冠上的一顆明珠!”
陳景潤聽了這句話,不禁為之一震,心想:“‘哥德巴赫猜想’、‘數學皇冠上的明珠’,我能摘下這顆明珠嗎?”
從此,陳景潤更加熱愛數學了。一有時間,他就投入到對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特別是工作以后,他對哥德巴赫猜想更是達到了癡迷的程度。
1973年2月,陳景潤關于“1+2”簡化證明的論文終于公開發表了!“陳氏定理”立即轟動了數學界,世人給了他極高的評價。
上一篇:人龜賽跑“霧里看花”
下一篇:他是瘋子還是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