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走的危機
1989年的全國春季競走賽顯得冷冷清清,其原因何在呢?
自1987年全運會后,各省、市體工隊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許多競走名將在調整中引退,如徐永久、關平、錢庫、姜紹洪作了教練;劉建立、孫小光掛鞋;李素杰因傷基本不再訓練。從而消弱了我國競走的實力。老隊員退役本是自然現象,而這些隊員都在23到25歲左右,體力、技術正處“黃金時代”,這樣的退役實為不正常狀態,不能不令人惋惜!
在這次賽事中,老隊員由于傷病戰績大不如前,新隊員卻因能力、技術尚欠錘煉難以立即頂上,故而成績平平。閻紅曾向記者抱怨說:她有些心涼不愿再練。她腰痛已久得不到治療,隊里無隊醫幾乎無人管。由于競走恢復手段差隊員傷病自然很多,不僅影響系統訓練和水平的提高,更影響隊員的積極性。據悉,這是我國競走運動中的一個普遍現象。如此看來,如何科學地延長競走運動員的運動壽命,則是今后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加緊培養競走運動員的后備力量則是另一個重要問題。但是,在我國競走界卻有某些急功盡利的行為,這次比賽年輕選手犯規現象嚴重,一些教練急于抓成績,狠命提高耐力等專項能力訓練,忽視基本技術訓練,致使許多年輕選手動作不規范。這不能不令人擔憂,不少青少年選手只顧過早地出成績,結果造成過早地夭折,真令人痛惜。
從這次比賽成績看,男子項目先不談走向世界,就是沖向亞洲亦難保優勢。女子項目雖有些起色,但與蘇聯、澳大利亞相比也處于劣勢地位。因此說我國的競走運動正處于危機時期,必須引起有關部門和體育界的重視。
上一篇:穿用合成纖維,引得疾病一堆
下一篇:第二次定海之戰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