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領畏敵兵敗如山倒
宋咸平2年(999年)9月,遼軍興兵南下,侵掠宋朝北邊各州,并攻克了狼山砦(在今河北易縣西南)、當時,出任北宋鎮州(今河北正定)、定州(今河北定縣)、高陽關(在今河北高陽東)三路行營都部署的傅潛對邊境各城堡關隘的告急文書置之不理,雖然他部下8萬多步騎士卒早已準備好武器,爭欲抵抗遼軍,但傅潛畏敵如虎,束手無策,閉門自守、對請戰的將領也一概斥罵之。至使遼軍十分猖獗。皇帝多次遣使敦促傅潛出軍,河西軍節度使范廷召等將領亦勸其發兵,傅潛均不為所動,裹足不前。范廷召甚至怒罵傅潛膽怯不如婦人,傅潛竟笑答道:敵人兵勢如此強盛,我若與之對抗,不過是挫敗我軍的銳氣罷了。不久,宋真宇趙恒親自北巡,意在督促諸軍力戰,并令石保吉、上官正等自大名(今河北大名)去鎮、定兩州與傅潛軍會合,宋真宗本人則坐鎮大名。宋軍士氣稍長,田紹斌、石普在保州(今河北清苑)重創遼軍,傅潛也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分出騎兵8000、步卒2000交由范廷召等指揮,赴高陽關迎擊遼軍,同時,許諾隨后發兵援助。但當范廷召部被遼軍耶律隆慶部擊敗,傷亡慘重,請求增援時,傅潛竟不發援兵。高陽關守將康保裔則親率精兵馳援范廷召,次日,康保裔率軍與遼軍展開激戰,因人少力寡,被遼軍圍困數重,其部將勸他易鎧甲突圍出去,康保裔以必死之心不從,堅決率眾作殊死拚殺。而此時,傅潛仍不派大軍來援,留守高陽關的康保裔部將張凝、李云重率部來援,不料亦被敵遼軍包圍,腹背受敵,力戰得還,但終于未能將康保裔部救出。康保裔率領眾將士往來沖殺,直到矢盡力竭而全軍覆沒。這時的傅潛仍然不以大局為重,繼續壓制請出擊或出援的意見,對部將中有打了勝仗的也抑而不報,終于激怒了宋真宗,遂派高瓊代替了傅潛,削其官職,流外遠鄉。
宋軍高陽關慘敗主要是由于孤軍無援造成的。傅潛手握重兵,懼敵不前,又不以大局為重,實行增援策應,是嚴重的失誤。戰場上,將領必須沉著冷靜,遇強敵而不慌,更不能心存懼意而影響軍心。所謂“兩軍相遇勇者勝”,如果指揮員能勇往直前、身先士卒,就很可能轉敗為勝或以弱勝強。
上一篇:對母愛教育的錯誤批判
下一篇:居里夫人以身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