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琯泥古兵敗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發生了安史之亂,叛軍相繼攻陷洛陽和長安,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在靈武即帝位,是為肅宗。肅宗至德元年(756)十月,朝廷任命房琯為招討兩京兼蒲、漳兩關兵馬、節度使。房琯這個人,“喜賓客,好談論,多引拔知名之士,而輕鄙庸俗,人多怨之。”他高談闊論,好大喜功,當洛陽、長安兩京失守后,房琯“請自將兵復兩京”,在朝廷危難之際,用人也“饑不擇食”,朝廷便同意了他的請求。房琯自選參佐,以御使中丞鄧景山為副,戶部侍郎李揖為行軍司馬,給事中劉秩為參謀,房琯吹噓說,收復兩京,勝券在握。
正當他準備揮師東進時,朝廷又以兵部尚書王思禮為副將,房琯卻把軍務交給李揖、劉秩,這兩個人都是紙上談兵的書生,缺乏帶兵作戰的經驗。但房琯卻對別人夸耀說:“安祿山的精銳部隊雖多,怎么能敵得過我的劉秩!”。房琯兵分三路,南軍自宜壽(今陜西周至縣)東進,由副將楊希文率領;中軍自武功(今陜西武功縣西北)前進,由劉貴哲率領;北軍自奉天(今陜西乾縣)出擊,由李光進率領。中軍、北軍為前鋒。
唐軍與叛軍安守忠部在咸陽的陳濤斜相遇,房琯自以為胸有成竹,陣腳不亂,他襲用古兵法、采用車戰迎敵,以中車二千乘,馬步軍夾牛車于其間,向敵人進擊。房琯愚蠢到家了,這種陣勢,怎能抵擋得住驍勇善戰的叛軍呢?安守忠一見這個陣勢,露出了輕蔑的微笑,隨即命令士兵順風大喊,唐軍的牛驚恐起來,接著安守忠又“縱火焚之”,唐軍人畜大亂,官軍死傷四萬余人,幸存者僅數千人。房琯又命令南軍出戰,結果也遭慘敗,楊希文、劉貴哲投降叛軍。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地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戰爭是不斷發展的,戰爭形勢千變萬化,沒有一成不變、適用于各種戰爭的作戰方法,對古人成功的作戰經驗要學習借鑒,但不能照抄照搬。房琯泥古致敗,就是一個慘痛的教訓。
上一篇:戴法興刁難祖沖之
下一篇:扶蘇赴死于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