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望眼欲穿的“火神星”
1846年,海王星發現以后,法國天文學家勒維烈又發現靠近太陽的水星軌道與根據萬有引力定律計算的軌道不符,他將水星軌道的運動現象同天王星軌道的攝動現象進行類比,他設想水星軌道旁有一個未知的大行星,引起了軌道的偏離。法國的一位天文愛好者在太陽的表面上看見一個圓圓的黑點,認為是勒維烈設想的那顆行星的投影,并把它命名為“火神星”。
為了尋找這顆所謂的“火神星”,人們進行了20多年的觀察,令人望眼欲穿,但仍找不到這顆神秘之星的蹤影,令許多科學家大傷腦筋。
直到1915年,愛因斯坦根據實踐材料創立了廣義相對論,進一步揭示了空間、時間同物質的統一關系,這個問題才大白于天下。根據廣義相對論計算的水星軌道,同天文學上的觀測實驗是相符合的,水星軌道沒有偏離,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火神星”!
問題出在哪里呢?過去認為由于“火神星”的“攝動”,造成了水星的偏離,原來是萬有引力定律本身計算的“誤差”,該定律只是太陽邊遠地區物體運動的相對正確的反映,把它運用于太陽的附近地區,特別是離太陽很近的水星,它就不準確了。所謂的“火神星”,純屬子虛烏有。而那個太陽表面上的黑點,并不是“火神星”的投影,而是太陽本身的黑子。
正確的方法可以使人們充分地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礙才能的發揮,盡管類比法是科學上常用的一種方法,但是,如果不通過對兩個對象進行深入分析和比較,只是根據二者表面上的相似進行類比,常常就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上一篇:令人恐怖的城市公害
下一篇:令人繾綣的雷峰古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