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進攻長沙受挫
太平軍占領郴州后,探悉清長沙守兵較少,乃于1852年8月下旬派西王蕭朝貴率總制李開芳、御林侍衛林鳳祥以下2000余人,由郴州奔襲長沙,于9月11日進抵長沙南門外妙高峰一帶。這時長沙守城清軍約僅4000人(后即增至萬余),緊閉城門,不敢出戰。蕭朝貴所率的奔襲部隊未能收到奇襲的效果,只得連日強攻,但因兵力不足,毫無進展。在攻城戰斗中,蕭朝貴中炮受傷,不久犧牲。天王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等得悉蕭朝貴等奔襲長沙受挫后,便于9月25日放棄郴州,率大隊往援。10月13日趕到長沙時,清軍和春、江忠源和向榮部已先期到達,加上其它各路援軍,敵人兵力已達近6萬人。這使清軍在長沙的城守漸趨穩固,太平軍已失去了乘虛攻取的戰機。再加上清軍擁有3000斤和5000斤大炮,置于高處轟擊,更增加了太平軍攻城的困難。太平軍大隊駐扎長沙南門外,北阻省城,西濱湘江,前有和春、江忠源部阻攔,后有賽尚阿部尾隨,形勢十分不利。10月14日和15日,太平軍連續出動近7000人發起進攻,遭到清軍的頑強抵抗,傷亡甚多。17日,翼王石達開率領近3000人渡過湘江,控制了西岸龍回潭等要地和湘江中的水陸洲,初步改變了兵力密集城南一地,難以展開的被動態勢。但清軍向榮部亦隨著率部過江,并于10月31日率兵3000余人從西岸渡江進犯水陸洲,企圖截斷太平軍的東西聯系。太平軍埋伏于洲南樹林中,而以零星騎兵佯敗誘敵,待向榮部深入后,伏兵旁出,抄襲敵后。清軍大敗潰逃,死傷千余人。11月10日,湘江東岸的太平軍采用穴地攻城法,炸塌長沙南門附近數丈城墻,突擊部隊近3000人蜂擁而上。負責防守南門的清軍副將鄧紹良率部拼死抵御。太平軍傷亡數百人,只得后撤。其后,太平軍又多次穴地攻城,均未得手。在形勢日趨不利的情況下,太平軍于11月30日主動撤圍北上。
太平軍對長沙的進攻,一開始就犯了輕敵而喪失有利的戰機的錯誤,僅以2000人攻城達1個月沒有奏效,及至以大部隊增援時,已失去了乘虛攻取的戰機。如果一開始大部隊就棄郴州而攻長沙,就完全可以達到目的。而在已喪失攻城戰機的情況下,大部隊還在長沙城郊與敵相持40多天,沒有立即轉移以擺脫被動局面,也是一個失策。
上一篇:太平軍湘潭失利
下一篇:太平天國后期將士叛降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