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針莫忘灸
中國的針灸學的療效,這已是全球公認的事實,針灸專家漂洋過海傳授針術,而許多國家的人也專門來華學習這一技藝。存在于針灸界當前一種傾向“重針輕灸”,殊不知灸法往往更能夠起沉疴之病,愈膏肓之疾。
裘沛然在其《壺天散墨》一書里,告誡針灸界同仁人和諸位患者“用針莫忘灸”。古人說“針所不為,灸之所宜”他介紹有一位羅醫生,一患痛經病的女青年,患病已經有四、五年了,月經來時四肢冰涼,肚子疼得在床上翻滾,非得到醫院注射麻醉藥才獲得一時的緩解。中西兩醫,針灸撥罐諸法用盡,病不減輕反而加重,醫生束手患者絕望,已成頑癥。羅醫生抱著試用的心理,為患者施艾柱灸,取關元、水道二穴,每穴灸七至九壯,隔天一次,不想僅灸十余次,歷時一月,沉年痼疾竟應手而痊,且一直沒有復發。裘先生本人也曾經用太乙神針灸法,熨灸天樞、關元二穴治愈重癥下痢的病人,比用藥物治療,效果又快又好。灸法還可以保健,明俞弁在《續醫說》載云:“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輕健。或求其術,曰:吾無他術,但未嘗以元氣佐喜怒,氣海常溫耳。”灸氣海使他高壽而體康。灸法不僅適用于陰寒之癥,加大灸量也可治陽熱癥,甚至重癥、危癥。《經脈圖考》記有一鄭糾曾對作者說,他的一個親戚突然中風,一位醫生給病人灸了五百壯艾灸,不但活過來,而且活到八十多歲。現代中醫雜志和報告也不斷有用灸法退熱和治療瘡瘍的報導。
灸法沒有受到重視原因很多,主要有兩點作怪,一是醫生怕費時間和偏信灸僅治寒的觀念,二是病家怕燒燙而生疤。實際上灸法是很有效的如果醫生選穴正確并認真負責的話,是不會出事故的。愿我們的針灸站立起來,用兩腳走路,舍灸法而僅用針法那種單條腿現象,該是糾正的時候了。
上一篇:用藥須識藥
下一篇:由功臣到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