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空想的社會方案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以后的1853年,洪秀全在批判舊世界的基礎上,提出了以解決土地問題為中心、全面進行社會改革的方案——《天朝田畝制度》。這個方案盡管在反對封建主義的經濟思想和革命精神方面,閃耀著時代的光輝,但這是一個在小生產基礎上,廢除私有制,實行絕對平均主義的方案,是一個不能實現的空想。
《天朝田畝制度》提出廢除土地私有制,實行土地公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處不足則遷彼處,彼處不足則遷此處”、一切土地都分配給全體農民耕種。按單位面積產量,把土地分為九等,好壞搭配,不分男女,計口授田,十五歲以下減半。這是一種絕對平均主義的分田方法,其目的是要實現“有田同耕,有飯同吃,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
洪秀全在起兵初期,為了保證軍需,建立了圣庫制度,不準將士把繳獲物留為私有,都要交給天朝圣庫,然后按規定分配。后來在《天朝田畝制度》中,把這個制度擴大到一切財產的處理上,希望實現“天下大家處處平等,人人飽暖”的美好理想。凡25家中設立一個國庫,農民所生產的一切農副產品,甚至銀錢,除維持一定生活外,其余都統一收歸國庫。所有的婚娶彌月喜事,也俱用國庫。革命政權統一掌握并運用物資,要求用之有節,以備兵荒,保證人民群眾過著“處處平勻,人人飽暖”的幸福生活。
這個理想的社會改革方案,把“兩”作為社會組織的基層單位,每“兩”為25家,其首領稱“兩司馬”。太平天國人民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基層活動,都在“兩”的范圍內進行。按編制,5家為伍,5伍為兩,4兩為卒,5卒為旅,5旅為師。5師為軍。各設首領。這種編制方式,如同軍制。生產管理是按小農經濟的經營方式來設想的,每家出一人為“伍卒”,有警則首領統之殺敵捕賊,無事則首領督之為農耕田。規定全國各戶墻下種上桑樹,婦女養蠶織布縫衣。每家按期養5只母雞,二頭母豬,凡25家中陶冶木石等匠,都由伍長及伍卒充任,利用農閑時間辦事。這完全是一幅古老的自然經濟圖景,它企圖排斥一切商品經濟因素。
《天朝田畝制度》作為太平天國準備實行的理想方案,它要建立的是一種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社會制度,它對當時和后來中國人民的革命運動,都發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這個社會改革方案,要求廢除私有制,實行絕對平均主義,排斥商品生產,維護自然經濟,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這只能是一種無法實現的空想。正因為如此,歷時14載、轉戰18省的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終因許多重大的社會經濟問題沒有得以切實地解決而失敗了。這個重大歷史事件告訴后人一條深刻的教訓:一個社會改革方案,如果離開生產力發展的原則,而專門在分配問題上打圈子,搞絕對平均主義,或搞所有制的變革,那是注定要失敗的。
上一篇:一個理論權威的曲折道路
下一篇:一個籃球健將變成死刑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