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遺恨
圓明園是我國造園藝術(shù)史上一個不朽的杰作。它的建成,使我國古典園林藝術(shù)創(chuàng)作達到了頂峰。圓明園動工興建于康熙末年,歷經(jīng)六個皇帝,費時約一百五十年才告成。包括圓明、長春、萬春三園,占地約5200畝,周約十余公里。它繼承我國山水園林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因地制宜,吸取江南名園成就,仿造全國名山勝景,熔南北園林、西洋建筑于一爐。這里有“西湖十景”的再現(xiàn),有揚州瘦西湖的風(fēng)貌,有廬山勝景的摩寫,有江南田園風(fēng)光和水街市肆,又有詩意盎然的桃源仙境和海市蜃樓的妙景。同時兼有代表歐洲園林特點的西洋樓和噴泉,被稱為中國的凡爾賽;可謂集天下園林之大成。難怪西方人稱之為“萬園之園”。
然而,在圓明園150多年的歷史上,1860年10月,這座壯觀的園林藝術(shù)災(zāi)難臨頭了。英法聯(lián)軍為迫使清政府簽定不平等條約而攻入北京,震驚全世界的“文明”人的大搶劫于10月6日晚上開始了。10月7日,法國軍隊蜂擁圓明園,開始掠奪皇帝住所和儀禮大殿內(nèi)的珠寶和藝術(shù)品。法軍司令曾下令制止,但對那些紅了眼的士兵來說已不能奏效。10月18日,一個英軍分隊又被派往圓明園,以“正大光明殿”為指揮部進一步掠奪之后,放火燒了所有的建筑物,那些燃燒著的宮殿所冒出的濃煙,象一塊厚厚的巨毯蓋在北京城上空,達幾天之久。一個英國侵略者這樣招供:“軍官和士卒們似乎暫時瘋狂了一般,身心都沉浸在一件事業(yè)里,那就是搶劫。”1961年1月14日,英國《泰晤士報》刊載了以《北京和平》為題的通訊,其中談到當時圓明園被搶劫情況說:“在場的每個軍人都掠奪很多。在進入皇宮殿后,誰也不知該拿什么,為了拿金子而把銀子丟了,為了鑲有珠玉的時計和寶石又把金子丟了。無價的瓷器和琺瑯器,因為太大不能運走,竟被打碎。”
法國作家雨果在《關(guān)于軍事遠征中國,致巴特萊大尉》的信中寫道:“有一天,兩個強盜走入了圓明園,一個動手搶劫,一個把它付之一炬……然后手拉手榮歸歐洲”,“在將來交付歷史審判的時候,有一個強盜就會被人們叫做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
帝國主義野蠻地摧毀了人類的文明,一百多年前的那場大火至仿仍燃燒在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心上。
而今圓明園遺址那一片斷垣殘壁,可謂帝國主義侵華罪行的見證,也是清廷無能造成的恥辱的明證,觀此廢墟當使中華兒女永生強國之志。
上一篇:圓形避雷針風(fēng)波
下一篇:在逆境中發(fā)展的杰尼索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