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寶”面臨報廢
北京通縣永樂店磷肥廠和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共同研制生產的高效生物微肥,被各國專家譽為“世界一寶”。生物微肥是通過該技術輻射誘變而獲得的,它能高效固定空氣中的氮素,刺激調節植物生長,增強植物抗災、抗病能力,改造土壤結構,促進植物早熟,提高單產。它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是施量小,成本低、效益高,是一項少投入多產出的技術。每畝投資2.5元,便可獲得10倍甚至幾十倍的經濟效益。
遺憾的是在生產出來的100噸微肥中,只售出了30噸,其余的正面臨著失效報廢的危險。
問題出在哪里?首先,是一些人思想保守落后。有位農民在地里施了微肥,一大片葉子已發黃的黃瓜恢復了生機,長勢喜人,別人請教有何秘方時,他卻說“不告訴你?!睘榱送茝V微肥,廠家建立試驗田,扶植示范戶、開設有線廣播,可仍有許多人只認為“一靠政策二靠天,三靠美國進口的二胺”。光有技術進步而沒有思想觀念的進步,技術進步也發揮不出作用。
其次,各級農村職能部門沒有把科技興農當成一件大事認真地抓。廠長認為沒在5年的時間這項成果無法推廣開來,因為他們的前一項成果就用了5年。單靠廠家和科研單位來推廣科技成果勢單力薄,而我們負責推廣科技成果的各級職能部門,往往是該管的不去管,管了的沒管好。建立健全高效率的科技成果推廣機構,縮短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周期,已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上一篇:“不禁之禁”的禁書案
下一篇:“東北王”張作霖皇姑屯被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