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白·看月之群(三)》中外哲理詩賞析
明明是今夜明月,
偏愛說是舊時明月。
難道今夜月色,
還是舊時月色嗎?
與其說是舊時明月,
何如說是明年明月?
難道今夜月色,
到明年不是舊時月色嗎?
且把今夜明月,
當作明年明月看吧!
如果愛看舊時月色,
還不是預看了明年的舊時月色嗎?
要看舊時明月,
是不可能的;
要看明年明月,
是或許可能的。
人生只有將來,
怎地盡留戀那過去的舊時月色呢?
詩人喜歡吟詠月亮,中外皆然,而以中國詩人為甚。從《詩經·陳風·月出》濫觴,一部詩歌史上,詠月詩多到不勝枚舉,名篇佳句,層出不窮。詩人偏愛選取月夜這一時空背景展開抒情,不是偶然的。現代科學證實,月亮作為地球的衛星,它的運行直接影響了地面江海潮汐的漲落。人體的三分之二是水,月亮的運行也引起人體生物潮的律動,人在月夜,情緒要么特別亢奮,要么特別沮喪,情緒的波動比平時大得多。月夜使本就比常人敏感的詩人的詩情詩思異常活躍,這是詩人為什么特別喜歡在月光下展開抒情的生理心理依據。現代詩人也有不少詠月之作,劉大白就寫有一組10首的《看月之群》,這里選析的是其中的第三首。
綜觀古今詠月詩,詩人在描寫月光的皎潔清幽的時候,或懷人,或念遠,或憶舊,或凌空蹈虛,想入非非,或思索天機,感悟世理。其格局大致如此。劉大白這首詩屬于借月色抒寫理思的類型,對“今夜明月”、“舊時明月”、“明年明月”的關系展開思辨,啟示人們不要一味耽溺于往事的回憶,重要的是向前看,展望未來才是出路所在。小詩寫得頗含理趣和禪機。
詩的第一節首先指出了一種現象:“明明是今夜明月/偏愛說是舊時明月。”這種現象不論是在大量的詠月詩詞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普遍存在著,究其原因,無非是人們的懷舊心理使然。人世多變遷,而一輪明月依然。所謂“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所以,人們總覺得“今夜明月”和“舊時月色”沒有什么差別。北宋晏幾道《臨江仙》結尾寫道:“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南宋姜夔《暗香》開頭就說:“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都是因為回憶往事而把“今夜明月”視為“舊時明月”。但從時間一維向前流逝的角度看,“今夜”就是“今夜”,不會變成“當時”或“舊時”,時間不會倒流,現在不會退回過去,“今夜月色”不能等同于“舊時月色”。緣此作者發出詰問:“難道今夜月色,/還是舊時月色嗎?”即是提請人們清醒意識到,懷舊是徒勞的,過去的永遠過去了。
如果說詩的第一節堅持強調“現在就是現在”這層意思的話,那么詩的第二、三節則采取靈活的態度:“與其說是舊時明月,/何如說是明年明月?”詩人指出:“難道今夜月色,/到明年不是舊時月色嗎?”表現上讓過一步,承認“今夜月色”可以是“舊時月色”;實則進逼一層:因為“今夜月色”只有“到明年”才能變成“舊時月色”;轉換了時空,對象的性質就隨之發生變化。這樣既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懷舊心理的需要,又把詩意導入了“向前看”的題旨,顯得機智靈活,富于禪機。
詩的前三節就“今夜明月”與“舊時明月”、“明年明月”的關系作思辨處的處理后,詩的第四節,作者直言相告,明白地說:“要看舊時明月,/是不可能的,”不容置疑的語氣不啻當頭棒喝, 目的是為了徹底地打銷人們的懷舊心理、耽溺情緒,讓人們不再對過去存在幻想,而徒然地浪費生命。“要看明年明月,/是或許可能的”兩句,一方面指明了“向前看”的出路,但“或許”兩字,又以不定的語氣傳達出了人生無常、世事難料這一層意思,可見這里的肯定未來、指向未來,是過來人的深刻老到的堅定的人生信仰,而非少年人一味熱望未來的天真爛漫的愔羨心態。詩的結尾,詩人直揭主題:“人生只有將來”,對“留戀過去的舊時月色”的懷舊心理、耽溺情緒實行了完全否定。
——作者在此否定的實質上是那種“向后看”的思維方式、消極沒落的人生態度,宣揚的是“向前看”的思維方式、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上一篇:《汪啟疆·鹽》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王廷陳·矯志篇》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