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和我》原文與翻譯、賞析
哈代
啊,記憶,我的青春在哪里?
它說過人生真實無欺。
我見它在一棵飄搖的樹下,
躺在垮塌的嬰兒床里;
它像幽靈般在那兒徘徊,
唯有我才知道底細。
啊,記憶,我的歡樂在哪里?
當我愉快工作,它曾同我一起。
我見它孤獨地呆在荒蕪的花園,
那兒曾經是歡笑之地;
它像幽靈般在那兒徘徊,
唯有我才知道底細。
啊,記憶,我的希望在哪里?
它曾經問我有何技能和本事。
我見它蜷曲在書堆的墳墓里,
那兒曾經是夢幻之地;
它像幽靈般在那兒徘徊,
唯有我才知道底細。
啊,記憶,我的信仰在哪里?
當年的熱情已經喪失殆盡。
我見它在毀壞的教堂通道,
躬腰屈膝,拜倒在地;
它像幽靈般在那兒徘徊,
唯有我才知道底細。
啊,記憶,我的愛人在哪里?
我曾在她圣潔的光圈里沐浴。
我見她老態龍鐘的模樣,
完全沒有昔日美貌的痕跡;
她像幽靈般在那兒徘徊,
唯有我才知道底細。
(藍仁哲 譯)
【賞析】 讀這首詩也像讀哈代的許多小說一樣,總讓人感到一種難以排解的悲切和憂愁。詩人捫心自問,試圖追尋那久已消逝而又倩影依稀的青春、歡樂、希望、信仰和愛情。因為在過去的歲月里,詩人畢竟相信過人生的真實,感受過信仰的熱誠,沐浴過愛情的靈光,品嘗過追求事業的歡樂。然而時光不再,記憶留給他的,是一片隱約而略帶神秘的敗落景象:在嚴酷的現實面前,幼稚的思想未到成熟就遭扼殺,曾經撫育過它的那張“嬰兒床”也早已“垮塌”;工作和事業帶來的歡樂化作了如煙的往事,“花園”荒蕪,不見耕耘者的足跡; 書本曾經是青年人希望和幻想的所在,而如今只能看到書的“墳墓”和夢的“幽靈”,一切希望都化為泡影;就連最為神圣的愛情,此刻也是流水落花、匆匆歸去,丟盡了往昔的風采。哈代用簡單的線條、陰冷的色調和凄涼的意象構成了一幅幅畫面,同時又輔之以回環復沓、一唱三嘆的音樂節奏,從而使這首似乎是淺吟低唱的詩作表達出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批判和強烈的憤懣之情。
在英國詩壇上,哈代率先擺脫了維多利亞時代的詩風。他的詩作思想深沉,語言質樸,富有鄉土氣息,但在當時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然而當20世紀的人們需要更冷靜地思索復雜的生活,需要細微地觀察矛盾的現實時,他們便不約而同地想到了這位跨世紀的詩人。
上一篇:《觀滄海》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許佩里翁的命運之歌》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