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寶林壽禪者壁
方 干①
邃巖喬木夏藏寒②,床下云溪枕上看。
臺殿漸多山更重③,卻令飛去即應難。【注釋】
①方干(809—888),字雄飛,號玄英,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從小愛吟詠,深得師長徐凝的器重。一次,因偶得佳句,歡喜雀躍,不慎跌破嘴唇,人呼“缺唇先生”。開成年間,常與寓居桐江的喻鳧為友,并與同里人李頻唱和,詩來歌往,關系甚篤。大中年間,流寓會稽鑒湖。咸通年間,浙東廉訪使王龜慕名邀請,一經交談,覺得方干不僅才華出眾,且為人耿直,于是竭力向朝廷推薦。終因朝廷腐敗,嫉賢妒能,不被起用。方干擅長律詩,清潤小巧,且多警句。其詩有的反映社會動亂,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發懷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懷。方干門人搜集他的遺詩三百七十余篇,編成《玄英先生詩集》傳世。《全唐詩》存詩六卷三百四十八篇。
②邃:深幽。
③臺殿:亭臺樓閣,指佛寺。
【詩本事】
詩人在這首詩的詩題下自注說:山名飛來峰。飛來峰位于浙江杭州市西湖西北的靈隱寺前,又名靈鷲峰。相傳東晉咸和初年(約326),印度高僧慧理登臨此山,說:“此天竺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年飛來?”所以命名飛來峰。這里古木參天,巖石突兀,如蛟龍,如奔象,如伏虎,如驚猿,墜者將傾,翹者欲飛,登臨者恍惚若羽化成仙,命名為飛來峰,最為貼切。在安徽省,天柱山的第二峰也叫飛來峰。山頂有一塊巨石,渾圓如蓋,壓在峰頂;其形如拳、如盤、如髻、如牛眠、如虎臥;孤聳峰頭,不見伏脈,似從天外飛來,飛來峰因飛來石而得名。
【賞評】
詩人游覽的這座飛來峰既不在浙江也不在安徽,而是位于廣東韶關市附近約二十公里處。其峰巒奇秀,乃庾嶺的分脈,下有北江的支流曹溪。唐高宗儀鳳二年(677),禪宗六祖慧能禪師來到這里,在信徒支持下,于寶林寺中開始傳法,發展樺宗南派。寶林寺因而被尊稱為祖庭。唐代敕名中興寺、法泉寺,宋初又賜名南華禪寺,一直沿用到今天。
詩人是在酷暑時節登臨飛來峰的。時值盛夏,飛來峰頂卻是另一個天地。深邃的巖洞,高大的喬木,仿佛貯藏著冬日的清寒;云朵好像從床下飄過,輕快的溪水悠悠,使詩人感到了桃花源般的寧靜。看到一座座壯麗的殿塔,詩人想到,六祖慧能一向主張“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六相所倡導的頓悟實在也和飛來峰一樣的飄逸灑脫、氣韻不凡,既然如此,又何必在排場上下工夫,修建如此眾多的臺閣?朱欄玉戶,畫棟雕梁,樓臺高峻,壁砌生光,這濃重的富貴氣息跟慧能的宗旨不相沖突、不會窒息心靈的創造嗎?詩人忍不住感嘆道:在這重臺疊閣的重壓下,飛來峰要想再飛起來恐怕是萬難了。
上一篇:《題義公禪房》禪思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禪思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