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陸游
法不孤生自古同,癡人乃欲鏤虛空。
君詩妙處吾能識,正在山程水驛中。
“六十年間萬首詩”的陸游,其晚年退居于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此時,不少學習寫作的后生敬仰這位于詩無體不工的老前輩而向他請教。他常常挑燈夜讀,為其詩卷題詩。這首詩就是詩人七十八歲時讀過廬陵(今江西吉安)秀才蕭彥毓的詩卷之后所作。這是題詩的第二首。
宋人多以議論為詩,也多以禪語說詩。陸游也承襲此風。一開始,詩人就引用佛教語來談創作過程中主觀與客觀的關系:“法不孤生自古同,癡人乃欲鏤虛空?!薄胺ú还律北臼欠鸺叶U宗口號,智昭《人天眼目》卷四載石佛忠《相生頌》有“法不孤生仗境生”語。佛家的“法”,原指佛道,陸游借以指詩思。陸游將這話運用于文學創作上,是說作家的藝術構思不是憑空產生的,也不能指望任何的“寫作指南”,而是由火熱的現實生活激發出來的。癡人,愚昧之人。鏤虛空,謂脫離現實,閉門造車。關起門來苦思冥想,搜索枯腸,能尋出詩來嗎?當然不能;即使覓出詩句,也顯得毫無生氣,難以“升堂入室”。議論入詩,往往味同嚼蠟。但陸游卻妙筆生花,僅“癡人”、“鏤虛空”幾字,就形象地寫出閉門合目作空妄之想的愚蠢行為,鮮明地反襯出現實生活對文學創作的重要性,讀來并不覺乏味。
“君詩妙處吾能識,正在山程水驛中。”驛,古時供遞送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暫住、換馬的處所。唐宋時于水路設水驛?!吧匠趟A”乃指豐富的現實生活。這兩句是對蕭詩的贊美。就是說:蕭彥毓詩的美妙之處在描山摹水,有豐富的生活感受。這就和“癡人乃欲鏤虛空”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這對比中,“山程水驛”和“鏤虛空”一樣,使“法不孤生自古同”的議論形象化、具體化?!拔崮茏R”使“山程水驛”感情化,一個“妙”字寫出了作者對蕭詩心領神會的深度,流露出對“山程水驛”的向往與熱愛,同時也為癡人指出了正確的創作方向:“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征行自有詩”。只有“躬行”于“山程水驛”之中,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所見愈奇。由其激發自己的詩情畫意,得之于心,發而為詩,就能產生出“絕塵邁往”的佳作?!稄V西通志》卷二百二十四載桂林石刻陸游與友人杜思恭手書曰:“大抵此業在道途則工,……愿舟楫鞍馬間加意勿輟,他日絕塵邁往之作必得之此時為多?!边@段話可與此二句詩互相印證。
這首詩,豈止于是對蕭彥毓詩的贊語,陸游本人何嘗不是這樣?可以說是他本人的創作經驗之談。陸游始從江西派著名詩人曾幾學詩,較多在技巧上下功夫。后來豐富的實踐活動、開闊的生活領域和創作中的轉益多師使他突破了江西詩派的樊籠,多采多姿的“山程水驛”大大開闊了他的眼界和胸懷,詩歌創作跨進了新的境界。此詩實乃是詩人對創作與現實生活密切關系的深刻領會和精辟之見。
上一篇:《題孟浩然宅·[唐]張祜》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題張校理畫·[明]高啟》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