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黃庭堅
松柏生澗壑,坐閱草木秋。
金石在波中,仰看萬物流。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有《山谷集》。
這首詩以哲理光照全篇,借頌“松柏”與“金石”,贊揚了無怖于惡勢力的傲岸精神及堅貞不屈的剛強意志。
“松柏生澗壑,坐閱草木秋。”出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是松柏昂首挺立的凜然形象。這個形象可從“坐閱”中顯示出來。松柏生長在澗底山壑,扎根堅實,故而孤高挺拔,姿態(tài)沉靜,凌越于眾多草木之上。松柏迎露斗雪,有耐寒的本性,無論是嚴冬還是酷暑,始終是濃郁蒼翠,可謂長青不衰,并經(jīng)得住風吹雨打的考驗。然而不堪風霜雨露的草木,一遇秋寒便凋殘枯槁,紛紛葉落。“自古逢秋悲寂寥”(劉禹錫《秋詞》),在這秋風蕭瑟,呈現(xiàn)出一片肅殺景象的時候,青松翠柏卻聳向云天,眼看著草木失去了曾有過的嬌艷的顏色和出現(xiàn)過的迷人的風姿。詩人寫松柏的幽獨不群,寄托著自己卓然特立的情操。
“金石在波中,仰看萬物流”。金石,這里是比喻一切堅固的物象。“金石”沉穩(wěn)勁凝,雖處波翻浪涌之中卻巋然不動,不像輕薄浮游的“萬物”隨波逐流。這些“萬物”缺乏“金石”具有的健硬的骨格,所以只得一任水波左右,毫無御力。如果說“松柏”在“坐閱”秋天草木的凋落帶有傲視的情味的話,那么“金石”的“仰看”隨著波浪漂流的“萬物”就含有藐視的意趣。詩人寫“金石”的身重不移,寓指著自己光彩照人的堅定性格。
黃庭堅作此詩是鼓勵楊明叔堅守正道的。楊明叔從詩人問學,甚有成績,但求為瀘州從事而不可得,于是詩人就寫了這首詩相贈,希望楊明叔像松柏金石一樣,保持貧賤不能移的高風亮節(jié)。在整個的《次韻楊明叔見餞十首》中,可見詩人堅操勁節(jié)的執(zhí)著。詩人所向往的就是能傲冰霜而挺立的松柏,堅韌而不動搖的金石。他托物自喻,表達了在宦海風波中持有的人生觀。北宋的新、舊兩派之爭殊為激烈,詩人本屬于蘇軾一派,基本上歸于舊黨,遂也身受其害,屢遭斥逐,長期沉淪下僚,甚至隨時都有被惡浪淹沒的危險,更何況他的生命之船已經(jīng)觸礁了。不過,詩人做到了像松柏經(jīng)風霜不變其色,如金石迎浪擊不改其堅。
全詩意相聯(lián)貫,內(nèi)蘊精深,且富哲理。“草木”的榮枯,“萬物”的浮沉,說明了原因與結(jié)果的辯證關(guān)系。客觀世界的任何一種現(xiàn)象,總可以從結(jié)果上推導出原因。即以“草木”、“萬物”而言,前者畏寒侵,后者懼風摧,因此不可避免地榮后變枯,浮流下沉。“松柏”、“金石”,強而不枯,穩(wěn)而不弱,正是因為有著內(nèi)在的活力,所以才富有外在的魅力,一個人的立身處世不就是要這樣嗎?
上一篇:《次韻子由詩相慶(節(jié)選)·[宋]蘇軾》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水口行舟二首(其一)·[宋]朱熹》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