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居易
古劍寒黯黯,鑄來幾千秋。
白光納日月,紫氣排斗牛。
有客借一觀,愛之不敢求。
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
至寶有本性,精剛無與儔。
可使寸寸折,不能繞指柔。
愿快直士心,將斷佞臣頭。
不愿報小怨,夜半刺私仇。
勸君慎所用,無作神兵羞。
這首詩詠李都尉的古劍,同時借此勸誡掌握神劍的人要謹慎從事,劍可以用去“斷佞臣頭”,不得用之“報小怨”。
詩一開篇即揭題,稱“古劍寒黯黯,鑄來幾千秋”。古劍冷氣森森、寒光幽幽,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劍的歷史和形貌,就給人以不同凡器的印象。繼而寫古劍的光澤氣象,“白光納日月,紫氣排斗牛”,閃耀的白光猶如收納了日月的光芒,泛起的紫氣直沖斗宿和牛宿之間。《晉書·張華傳》:“煥(雷煥)曰:‘仆察之久矣,惟斗牛之間,頗有異氣。’”白居易說古劍的紫氣能排開斗牛間的異氣。寫劍的光和色,一從“吸納”講,一從“排除”言,都直貫天宇。這劍的神異可以想見。再從主人對劍的寶愛方面予以烘托,有人想借了看一下,也不敢貿然開口。因為客人深知主人對此劍的珍視,不會輕易示人。主人將劍藏之玉匣之中,劍如一泓秋水,既明徹又不流動。接著詩人才寫劍的性,“至寶有本性,精剛無與儔。可使寸寸折,不能繞指柔。”劍的性就是寧折不彎,剛勁無比。白居易在《折劍頭》詩中也寫道:“我有鄙介性,好剛不好柔。勿輕直折劍,猶勝曲全鉤。”詩人極寫古劍的外觀與內質不同凡品,意在教人如何用劍服務。
詩的第二部分即緣劍而發的議論:“愿快直士心,將斷佞臣頭。不愿報小怨,夜半刺私仇。勸君慎所用,無作神兵羞。”希望正直之士,用這寶劍去斬奸佞之徒,而不是用了去報個人的私怨,半夜三更偷偷摸摸地去不愿見人的勾當。要謹慎從事,不要使這神奇的兵器感到羞愧。“慎所用”就慎在是為公而用,還是為私而用,是光明正大的用,還是搞陰謀詭計用。
詩就慎用古劍而發,實際上它給人的啟迪又豈是局限在劍上呢?寶劍可視為人的才干、知識等。有高超的才干、豐富的知識,也得慎用。只有用于為國為民服務,剪惡鋤奸,才是用當其所。如果用來為個人謀利,為一己報怨,那就不當了。寶劍、才干、知識等,本身并無施用的傾向性,關鍵在于掌握它們的人,因此對任何人來說,都要謹聽白居易的告誡,“勸君慎所用”!
上一篇:《雜詩十二首(其二)·[晉]陶淵明》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柳·[清]金人瑞》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