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許渾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此詩一作《咸陽城東樓》或《咸陽城西樓遠眺》,詩中寫“日沉閣”與“西樓”、“晚眺”相合,故采用今題。清代薛雪《一瓢詩話》中說:“許丁卯(許渾字,其自編詩即名《丁卯集》)思正氣清,詩中君子,但苦聲調低啞。”頗切許詩特點,也與此詩相合。此詩系詩人抒發對家鄉丹陽的懷念,并發抒世事變遷的感慨。
首聯寫登高興愁。“一”上高樓,就有“萬”里愁懷,“一”激起“萬”,說明詩人胸中原先就積有無限愁,上城樓后突然被景色逗發了出來,那這眼前景必然有觸發的潛能。“蒹葭楊柳似汀洲”,“蒹葭楊柳”是實景,“似汀洲”則為想象。正因眼前景和他家鄉潤州丹陽的江南風物極為相象,才興發了他的“萬里愁”。頷聯寫樓上景況。西下夕陽“沉”入樓閣之間,溪間云靄裊裊而起,“日沉閣”雖得回光的明麗,可是已潛滋著蒼茫的暮色了。西風凜烈,灌滿城樓。日在遠方,風為虛體,詩人用“沉”、“滿”二字,極富力度、重量的實在感。腹聯寫樓前景物。飛鳥下“綠蕪”,蟬鳴“黃葉”間,“秦苑”、“漢宮”互文。咸陽本是秦漢兩代故都,舊時禁苑,當年深宮,而今只是一片綠蕪遍地,黃葉滿林,唯有蟲鳴鳥翔,詩人由萬里愁衍化為萬古愁了。“蒹葭楊柳”勾起鄉情,“秦苑漢宮”激發興亡之感,詩由空間的延展發展為時間追溯。尾聯寫世事變幻而江山依舊。“當年事”不必問,只要看那渭水仍滔滔不絕。這與“爾曹身與名俱裂,不廢江河萬古流”同一機杼。萬里愁也好,萬古愁也罷,大可拋撇不計,要像那渭水一般永流不息。
這首詩原在懷鄉思古,可是“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句卻一直膾炙人口,也可能就是因為這樣的詩句,才贏得了晚唐詩人“江南才子許渾詩,字字清新句句奇”的高度贊譽。這兩句尤以后句最為人樂道。由于這句寫出了風和雨的關系,風起云涌雨至是自然規律,這就是物性。這是人們生活中習見熟知的,一經道出,如名人之自述,這就為大家易于認同。同時,人們緣此又生發開去,將其作為一事發生前有充分先兆的比喻。詩句的含義由點擴而為面,由個別衍而為一般,顯示了其哲理性。當然這里的哲理性并非以抽象的理語表現的,而是以典型的具象來體現的。同時“山雨欲來風滿樓”作為詩句為人擊賞,還賴于“溪云初起日沉閣”的映帶與烘托。“溪云”句為實寫。溪云與夕陽,一在近一在遠,而使之遠近易位,“溪云初起”成了遠景,“日沉閣”成了近象。一為“初起”,一為“西沉”,對比成趣。“山雨”句名為實寫卻是虛寫。“風滿樓”是實在的,可是卻虛空,“山雨欲來”而并未來,只是“欲來”而已。雨是有形的卻未至,風雖滿至卻又無形,也得到虛實映發之趣。常以“山雨欲來風滿樓”形容重大事件到來時的征兆,一般情況則用月暈礎潤。
上一篇:《詠螃蟹呈浙西從事·[唐]皮日休》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善惡從來畢有因·[明]蘭陵笑笑生》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