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周敦頤·愛蓮說》鑒賞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周元公集》)
《愛蓮說》以其精妙的話言、獨特的神韻為人傳頌,也以其深刻的寓意為人喜愛。
既以“愛蓮”為題,作者也就從愛花寫起。作者指出,在繁多的花木中,所愛因人而異。晉代大詩人陶淵明愛菊,李唐以來,世俗盛愛牡丹,而自己獨愛蓮花。因為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流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這段文字,準確而傳神地描繪出了蓮花的特征。
然而此文不僅是為了寫蓮,作者在文中以花喻人,抒發(fā)對世俗的慨嘆,提出了立身處世的準則。作者將斗風傲霜的菊花喻為花中之隱者——這自然會使人想起“不為五斗米折腰”而歸隱鄉(xiāng)里的陶淵明; 把雍容華貴的牡丹看作花中之富貴者——即指世俗中追求榮華富貴、功名利祿之輩; 而把風姿綽約、亭亭玉立的蓮花比作花中之君子——象征著堅貞的氣節(jié),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和潔身自好的情懷。
作者慨嘆愛菊愛蓮之人“鮮有聞”,可見世上真隱士少,有德者寡,而追名逐利、企求富貴者多。因而,又反襯出“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之士的可欽可敬。
作者歌頌、贊美蓮花,而實際上,這也正是作者的自況。
上一篇:《明·文徵明·焦桐集序》鑒賞
下一篇:《宋·歐陽修·猢猻入布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