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宮·醉西施]“檢點舊風流”(珠簾秀)》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檢點舊風流,近日來漸覺小蠻腰瘦。想當初萬種恩情,到如今反做了一場僝僽。害得我柳眉顰秋波水溜、淚滴春衫袖。似桃花帶雨胭脂透,綠肥紅瘦,正是愁時候。[并頭蓮]風柔,簾垂玉鉤。怕雙雙燕子。兩兩鶯儔,對對時相守。薄情在何處秦樓?贏得舊病加新病,新愁擁舊愁。云山滿目,羞上晚妝樓。[賽觀音]花含笑,柳帶羞,舞場何處系離愁?欲傳尺素仗誰修?把相思一筆都勾。見凄涼芳草增上萬千愁,休休,腸斷湘江欲盡頭。[玉芙蓉]寂寞幾時休?盼音書天際頭。加人病黃鳥枝頭,助人愁渭城衰柳。滿眼春江都是淚,也流不盡許多愁。若得歸來后,同行共止,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余文]東風一夜輕寒透,報道桃花逐水流,莫學東君不轉頭!
見明竇彥斌輯《詞林白雪》。注珠簾秀作。此套為南曲,是否珠簾秀作品,待考。這篇套數寫一女子的相思懷人之苦,情深意摯,哀怨欲絕。全篇共五支曲子,始終圍繞著離別凄涼用筆。首曲一起便揭出離別本事和離愁之深重。由“想當初萬種恩情”一句,可見昔日兩情之歡暢和深篤,而愈是如此,一旦別離,愁情也就愈是慘重。故“萬種恩情”照應“舊風流”,為“當初”之歡愛;“眉顰”、“淚滴”照應“腰瘦”,為“近日”之凄涼;兩相對比映襯,離愁之慘重則可想而知,由此而生出的哀怨之情,亦可知可感。[并頭蓮]和[賽觀音]二曲皆以景襯情。以燕侶鶯儔之對對雙雙,襯人之凄涼孤獨;以花笑柳羞之喜景,襯愁腸百結之悲情;以滿目云山、凄涼芳草、悠悠江水,襯離愁之茫遠無際;如此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有渾厚蘊藉之妙。再加上其中“薄情在何處秦樓”的怨恨,“舊病加新病,新愁擁舊愁”的直訴離愁,以及“欲傳尺素仗誰修”的欲語無人的孤獨等情語點綴其間,于是將一腔離愁、滿腹悲怨充分地表現了出來。愁苦至極,女主人公也發出了“把相思一筆都勾”的沉痛決絕之語,但那只不過是萬般無奈的一種癡想罷了,所以最后[玉芙蓉]、[余文]兩曲,便轉而抒寫了對于所戀之人的深情企盼,甚而表現出不惜一切而生死相戀的決心。發出“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的癡情之語。它照應開篇之“萬種恩情”,益見兩情深篤和堅貞不渝。曲中景物的映襯、情態的描繪和心理活動的展示相結合,從而把相思懷人的苦情描寫得百轉千回、哀怨欲絕。全曲語言亦雅亦俗,流利自然而又生動形象;如“綠肥紅瘦”、“滿眼春江都是淚”等等化用李清照、秦觀等人詞句,亦自然貼切、渾化無滓。如此等等,不僅可見其較好的文學素養,亦可見其嫻熟的散曲技藝。
上一篇:《[正宮·醉太平]無題(張可久)》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下一篇:《[正宮·鸚鵡曲]“儂家鸚鵡洲邊住”(白賁)》原文|翻譯|賞析|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