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瓚·[越調(diào)] 憑闌人
倪瓚
贈吳國良
客有吳郎吹洞簫,明月沉江春霧曉。湘靈不可招,水云中環(huán)珮搖。
【鑒賞】 自古 “文” 與 “藝” 多結(jié)緣 (當(dāng)然,今天聯(lián)系更緊,“文藝” 已結(jié)合為一詞),文人與藝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倪瓚本身便是既能文,又善藝,詩畫并佳。他所往來的當(dāng)然也都不是凡俗之輩,不是文人,就是身擅絕技的藝人。這首贈友之作,所贈吳國良,便是吹簫的國手,拿到現(xiàn)在,應(yīng)是杰出的音樂藝術(shù)家了。倪瓚與他以藝會友,相互欣賞,交往頗深。倪瓚曾畫過一幅《荊溪清遠圖》 送給對方,在該圖的題跋中記: “荊溪吳國良,工制墨,善吹簫,好與賢士大夫游。張貞居 (倪瓚之友張?zhí)煊? 每館寓其家。艤舟籬旁,興盡便返。故國良得貞居翰墨為鄉(xiāng)。今年夏,予以事至郡中,泊舟文忠 (即蘇軾) 祠后,國良便從溪上具小舟相就語,為援簫作三五弄,慰予寂寞,并以新制桐花煙墨為贈。予嘉其思致近古,遂寫荊溪圖以遺之。” 從這篇題跋中,更可看出吳國良的制墨吹簫的技藝及與文人名士相交的的志趣。倪瓚對他曾有畫、詩、曲相贈,可謂是青眼有加,格外優(yōu)待的了。
本曲非常短小,體制像一首絕句,但對友人吹簫技巧的贊美刻畫卻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吳郎的洞簫吹得好,如何好法? 難以直接描述,因為樂音之美是抽象而不可捉摸的,難以傳達于人。然而音樂所表達的意境卻是可以言說的。“明月沉江春霧曉”,就是作者從簫曲中聽出的意境: 它像靜瀉在江面之上的明月那樣澄澈凄清,又仿佛春日曉霧一般的氤氳繚繞。這美妙的簫聲簡直到了“感天地,泣鬼神” 的境界。你聽,那水云深處,不是傳來了環(huán)珮鳴鑾的聲音嗎?那是素來難以相招的湘靈被簫聲引來了。湘靈為湘水之神,傳說為舜的兩位妃子娥皇和女英死后所化之神。以她們辨聲識樂的鑒賞力,聞到吳郎之簫聲,尚且姍姍而至,可見此簫聲之美妙動人了。
上一篇:徐再思·[越調(diào)]憑闌人·春情|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喬吉·[越調(diào)]天凈沙·即事|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